5月29日,A股光伏板塊再度迎來一記重棒,身為組件龍頭的天合光能,更是領跌超16%,跌幅甚至超過第二位的兩倍。截至最新收盤,天合光能跌16.34%,報40.3元/股,日損171億元市值,總市值僅存876億元,跌出千億市值俱樂部,而造成這一情形的原因,與一則價值50億元的套現計劃有關。
(資料圖)
上周末,天合光能發布公告稱,第三大股東興銀成長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華福證券的私募基金子公司)與興銀資本全資子公司上海興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因自身發展和資金需求欲進行減持。
其中,興銀資本擬減持不超過天合光能總股本5.23%的股票,占自身持股比例約50%,而興璟投資則為清倉式減持,合計減持比例最多可達0.42%。即便在經過此番暴跌后,按照天合光能當前股價計算,興銀資本與興璟投資的擬合計套現金額,也可接近50億元。
實際上,就在5月22日,興銀資本與興璟投資剛完成一輪減持,時間從去年11月算起,跨越了半年左右,而兩股東分別減持2.2%和0.22%,套現28.7億元與3.26億元??梢哉f,興銀資本在完成上一輪套現還不足一周后,便再度宣布減持計劃。
天眼查顯示,興銀資本為2017年3月的一場戰略融資后進入天合光能,當時一起的還包括睿泰創投、六安信實等資本,但具體估值并不清楚。不過,即便按照上市發行價8.16元/股計算,興銀資本的此番套現,也擁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刹簧賱偧觽}的公募基金,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持有天合光能的前十大基金中,有6支進行加倉,而持股達千萬級別股票的基金有9支。前十大基金中有6支都來自廣發,基金經理分別是劉格菘與鄭澄然,每人三支。
算上今日超過16%的暴跌,今年以來,天合光能股價累計跌幅便已超過35%,這也意味著,如果上述基金持股比例未發生較大改變,將因此出現超過三成的虧損。
作為光伏組件龍頭,天合光能的業績表現,其實并不遜色。同樣在2023年第一季度,天合光能實現營收213.19億元,同比增長39.59%,而歸母凈利潤也在暴漲225.43%后,達到17.68億元。這樣的成績,在東財Choice數據給出的55支成分股組成的光伏設備板塊中,分別占據第4和第6位。
不過,市場目前所擔心的問題在于,光伏各環節產能過剩的問題在愈發嚴重,甚至有不少光伏企業負責人,都開始呼吁“要減少無序競爭”。
證券時報報道,過去18年,國內廠商建設了380GW左右的全產業鏈光伏項目,而最近18個月新建的全產業鏈項目就超過380GW。與此同時,各大廠商還在欲圖更快地跑馬圈地,天合光能的“友商”,同樣身為光伏巨頭的晶科能源,在前不久宣布豪擲560億元進行項目擴展,并因此遭到問詢。
可以說,正是受光伏行業整體大環境前景的影響,以及天合光能自身股東頻繁大規模套現,最終導致此次暴跌的產生。
(作者| 馮晨晨, 編輯| 劉肖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