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輕人鐘愛隨手購彩
被斜穿而來的貨車撞飛起來的那一刻,彪子的嘴角帶著笑意,他幾乎是滿懷希望地落進了水里。因為前一秒,他發現,自己的彩票中獎了。
40多歲,失意的中年人,對生活已無招架之力,又樂呵地抱有幻想。這是電視劇《漫長的季節》里,塑造的一個上世紀典型“彩民”最耐人尋味的結局。
(相關資料圖)
但如今,彩票站里擠滿的已不再是將暴富希望寄托在雙色球獎池中的“彪子式”老彩民。把彩票當做一種日常“驚喜體驗”、即時反饋慰藉的年輕彩民取而代之。他們更熱衷像買盲盒一樣,購買返獎率在65%的“刮刮樂”即開型彩票——500元一包的刮刮樂,一刮就是一整本。
肖夢最近發現,抖音上“年輕人開彩票站”的視頻特別多,而年齡層也越來越小。“刷到的一個比一個小,95年、98年的,現在直接都00后了。”
00后職場新人關關便是其中之一,她但凡在路上遇見彩票站,就會忍不住去買兩張,10塊、20塊,買個短暫的多巴胺刺激。
關關跟「市界」分享了如今流傳的彩票攻略是:要買就讓老板拆“整本”,因為存在一定的“保底量”,中獎了就及時停手。這種概率潛規則,常被貼到了彩票站墻上:“刮刮樂一包500元,中獎保底260元,少了本店補夠260元,試試運氣吧!”
關關說,自己沒中過特別大的獎,偶爾“買30塊中40塊”都算運氣好,基本面穩賠不賺,偶爾小賺就很開心。“但我其實不太Care能得到什么。跟抽盲盒一樣,就是停不下來而已。盲盒我買完了之后,也是隨便扔給親戚小孩當禮物,無所謂的。”關關說,自己未來還想開一家彩票店,主要就是為了方便自己刮著玩。
不過關關已經覺察到,自己開始有點對彩票“上癮”。當買彩票成為一種花小錢的習慣,“見到有就想刮兩張”的心態也就逐漸占據上風。尤其是“刮刮樂”這種即開型彩票,得到中獎反饋后,很容易忘乎所以,再把中獎到手的錢花出去。
在各種社交媒體上,購買彩票已經成為了以95后、00后為代表的年輕人新風潮。他們中有人會將“彩票花束”當禮物,有人會把開彩票站列入人生規劃。甚至當這股“彩票熱”風靡到學校周邊,還衍生出了“一元彩票”等刮刮樂仿造小商品。
能讓年輕人得以更大手筆隨手“購彩”的,還有越來越多新晉開起的彩票站點。最近兩年,“中國福彩”在多地開展了給彩票站“改頭換面”的潮店建設行動,在商場、地鐵、便利店等人流量密集的區域,許多外觀青春時尚、展臺新潮,甚至配備了氛圍燈的彩票站占領了關鍵點位。
以長沙為例,從今年開始,“長沙福彩”官方表示:在全市范圍內大力開展“福潮店”建設,推動福彩銷售站進入商超、機場、文旅等行業。還有不少福利彩票的愛好者,已經將“福潮店”當做一種可以嘗試加盟的創業項目。在廣東、四川等地,如今也會在地鐵站內找到不少自動彩票售賣機。年輕人在通勤的同時,便可以隨手“刮”幾張碰碰運氣。
多方數據顯示,年輕人已經成為了推動彩票銷售、以及推陳出新的重要力量。
據財政部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全國共銷售彩票503.26億元,同比增加192.54億元,增長62%。與2022年、2021年對比,全國彩票銷售的同比增長分別是13.8%、11.8%。針對這一數據,財政部公告中的官方解釋是:“受體育賽事帶動效應和彩票游戲促銷等因素影響,競猜型彩票和即開彩票增長較快”。
不過,“中國福彩”在公眾號中也表示:僅從銷量增長判斷增量全是年輕人的貢獻,略顯支撐不足。“但是,近年來彩票機構積極拓展年輕人群體,購買彩票的年輕人比以往增多,是事實,也是成效。”
02、開彩票店是否真的無門檻?
為何近期彩票會被頻頻“買爆”,亞洲責任博彩聯盟主席蘇國京向「市界」分析,這是一個多方合力的結果。
一方面,即開式的“刮刮樂”越來越讓年輕人感到興味無窮。與彩票的銷售額增長相比,“刮刮樂”等即開票增長幅度更快,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即開票銷售281.97億元,同比增長92.5%,創歷史新高。
另一方面,當下的“彩票熱”也是一個自上而下的調整結果。蘇國京介紹:彩票作為一種福利募款手段,官方也在不斷思考,如何讓它變成一個細水長流的,合理回流的過程。比如,近幾年銷量很少再被官方作為重點數據提及,此前的“銷量為王”轉為“多人少買”。因此,休閑類、娛樂性的即開票數量也持續走高。
另外,近幾年國家在逐步清理整頓快開游戲、在線游戲這兩種“很強負面性、容易沉迷”的彩種。伴隨著國家嚴打私彩、跨境賭博,一部分曾經投于私彩上的資金,也開始回流至公彩。這也就進一步形成了兩方面的渠道入賬:老彩民的回流,新彩民的膨脹。
而今年季節性的銷售波動變化,也推動了彩票數據走高。據蘇國京介紹:體彩大樂透、福彩三色球這兩種品類的游戲,一般在年中年底才做促銷。但今年上半年,這兩個彩種做了一些促銷活動,也帶動了銷量上漲。
在彩票銷售供需兩旺的前提下,社交媒體上也出現了不少探討“加盟彩票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的內容。
特別是考慮到加盟餐飲、快遞、經紀門店等商鋪,成本、地租、運營都有相當的技巧和資金門檻。彩票站則幾乎無需技術性學習和投入,許多夢想著擁有一家自己小店的年輕人將其比作“零成本創業”。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我國彩票銷售主要分為樂透數字型、競猜型、即開型、基諾型彩票等種類,而雙色球作為“樂透型”數字彩票,是最受老彩民歡迎的類型。不過此前“刮刮樂”這種即開型彩票,需要當場核對、費時費力,一不小心還會算錯帳,街邊站不太愿意售賣。
但如今的新增彩票點位,則主要都是以吸引彩民購買的即開型彩票為主。
在抖音和小紅書等App上,能找到不少半自助彩票機項目的招商廣告。一位號稱能幫助投資彩票機的工作人員向「市界」介紹:一臺彩票機2萬,三臺起投,包三年,按照流水的3.5%分紅。投資者可以采用托管模式,從選址落地到設備投放,都由公司方提供。而在不少“彩票機”的相關帖子下,有人講述著自己“躺賺”的經歷:不費力,從App上就能看到收益。
▲(圖源/視覺中國)
一位剛在河北開起彩票站的00后在小紅書上暗示自家的彩票生意爆火——全市刮刮樂都斷貨,“前兩天才能進上貨”。衡水開店的一位22歲的店主說,自己就是因為喜歡刮刮樂開了彩票店,從籌備到開店只花了不到兩周時間,投入成本也不過幾萬塊。
在一些低線城市中,有人在社交平臺上曬出“00后大學生畢業開彩票站”的Vlog。介紹自己算上機器押金、刮刮獎押票、房租、裝修、流水儲備,普通二線城市不到10萬成本就能張羅起生意。比其他需要進貨、盤貨的加盟生意少了物料、損耗成本。
而在河南的一家新開的彩票站,95后店主辭掉工作花了40萬投資彩票站,“裝修和設備都是用的最好的”。她在小紅書、抖音上持續更新著自己“辭掉高薪開彩票店”的Vlog。她的門店里,門口會擺放露營椅,門店中放上潮玩,地上還貼了“幸運光環”的標識,方便彩民站在上面隨機生成心儀的數字。甚至,還會給老客戶看球設置VIP室。
隨著這樣的評論和視頻越多,容易形成一種幸存者偏差。“開彩票站輕松又賺錢,搞不好自己刮兩張也能暴富。”但也有不少人好心在評論區提醒加盟彩票站的風險:“小心上癮,我虧了三十萬了。”
對于彩票站是否是門容易進入的好生意?據「市界」觀察,社交媒體上的許多宣傳需要分辨和警惕,有的內容疑似只是為了自家彩票店的引流。
蘇國京也對「市界」表示:年輕人若想加盟,一定要當心其中的經營風險——畢竟彩票站最大的隱形“門檻”是人流量。“彩票店需要長期經營,最賺錢的位置老早就被選完了。許多站看著人很多,其實不賺錢,很多是聚人氣。”
據蘇國京介紹,一般來說,彩票銷售網點的返點是7%-8%。而普通銷售點的中位數是月銷售額10萬,也就是每天需賣到3000元收入。“在大商場、綜合體中的很多店做的是形象店,目的是宣傳體彩和福彩,展臺的宣傳作用大于實際銷售。”
但他也認為,以刮刮樂為代表的即開型彩票仍存在增長空間,“世界上有地區即開票占整體銷售比例的30%-50%,我們的距離還有很遠。”
03、全球都愛“刮刮樂”
在“刮刮樂”這樣能提供即時快樂的“情緒犒賞”產品大行其道之前,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年輕人對于彩票的關注度并不高。
2021年,據數據統計,受疫情影響,國內彩票的線下實體銷售網點從2020年的19.2萬余家,銳減到17.3萬余家。
為了解決彩票網點的經營問題,2021年前后,各地也陸續推出了新渠道拓展工作,積極擴建即開型彩票銷售點。比如,上海市福彩中心持續推進“三進三新”渠道拓展工作,鼓勵彩票站點“進核心商圈、進辦公樓宇、進工業園區”,“使用新銷售手段、發展新購彩群體、開發新銷售渠道”。
在努力和發展數年后,如今在上海的頂流商圈、大型購物中心,都會發現彩票站的入駐。而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各種花樣翻新的刮刮樂,在各地的福彩銷售中,也會與本地文化結合,頗具地方特色。
不過事實上,在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在疫情之后,人們對于“刮刮樂”等能提供輕度娛樂的即時彩票需求都在同步走高。
去年10月,由財政部主管的《國家彩票》雜志發表的文章中介紹: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但據“歐洲彩票協會”研究,在2021財年中,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彩票機構都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銷量。
究其原因,這與彩票所擁有的獨特功能,以及所映射的人類心理密不可分。
▲(圖源/視覺中國)
上述文章中談到:IGT(國際游戲科技公司)開展的“購彩者系列調研”作為一個持續多年的項目,其調研后發現,彩票行業存在某種程度的“口紅效應”。如今,消費者更希望用“小型娛樂活動”來犒賞自己;購彩者希望彩票游戲玩法既有趣又能提供更多中獎機會,既能提供娛樂價值,又能帶來期待。
在每周購彩的美國受訪者中,需要彩票娛樂的人從疫情前的30%提高到32%;在歐洲受訪者中,這個比例從21%提高到了26%。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彩票市場上新推出的即開票中,有不少是單價1美元、2美元和5美元的低價票。受訪者們表示,他們希望從日常生活的壓力中解脫出來,享受小小的放松時刻。
同樣將彩票買爆的,還有韓國的年輕人。據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韓國彩票銷售總額為6.4萬億韓元,同比增長7.6%,并首次突破了6萬億韓元。如今在韓國街頭,“排隊買彩票”已經成為了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有些購彩的隊伍甚至排出了四五十米。
據韓媒報道:韓國19歲以上成年人,近一年中曾購買過彩票的比例,已經上升到了56.5%。據媒體報道,在一項針對1000多名韓國年輕彩民的調查中,有85.5%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他們買彩票的目的,就是為了“逆轉人生”。
至于購買彩票是否可以真的“逆天改命”,它是否是一項理性消費,又能帶給人們多少預期回報,對于偶爾需要情緒撫慰的年輕人來說,或許并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在前述《國家彩票》雜志中的文章中,參與了IGT調查的行為科學家Owain Service談到:如今人們在參與購彩時,更傾向于關注獎金的多少,而不會進行理性的成本與收益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彩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獎勵的可變性”,受訪者最看重的是購彩后中獎所帶來的“驚喜體驗”。
(文中肖夢、關關為化名)
作者 | 趙子坤
編輯 | 李 原
運營 | 劉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