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洋通道主橋主塔完成首道鋼橫梁架設。岳路建 攝
獅子洋通道為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超大型跨海多層復合公路通道工程,起于廣州市南沙區大崗鎮,終于東莞市虎門鎮,路線全長約35公里,包含跨江主橋和兩岸引線工程。
獅子洋大橋是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采用雙層鋼桁懸索橋方案“一跨過江”,建成后將創造雙層懸索橋“主跨跨徑、主塔塔高、錨碇基礎、主纜規模、車道數量”五項世界第一。
大橋主跨長2180米,主塔為門塔式結構,高342米,相當于110層樓高,是世界最高的雙層懸索橋主塔,采用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塔柱自下而上由62個鋼殼節段以及6道鋼橫梁構成。
主塔首道鋼橫梁如大橋的“肩膀”,支撐起橋面和未來橋上過往的車輛。該橫梁是全橋最重的橫梁,重量超1200噸,由7個節段組成。
“獅子洋大橋主塔需要承擔超20萬噸的巨大壓力,如按照常規方式將橫梁嵌入到塔柱內部進行錨固連接,受力結構復雜,且連接質量和耐久性難以保證。我們首創了‘承壓板+預應力鋼束’的貼合式連接裝置及施工工藝,使主塔和橫梁受力更為合理。”獅子洋通道項目總工程師張太科介紹。
走進獅子洋通道項目打造的大型鋼結構智能制造生產線,機械手臂來回移動焊接,中控大屏實時顯示生產狀態,一個個鋼構件如“拼積木”般完成生產,每個構件還貼有二維碼,可一鍵掃碼了解全過程信息。
鋼結構是大型橋梁的“骨骼”,是橋梁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獅子洋大橋為超大型跨海橋梁,其橫梁全部采用鋼結構。在鋼橫梁端面單個機加工面積達100平方米,且機加面高度在6米以上的情況下,還要確保制造、施工完成后,磨光頂緊100%合格,平面度控制在0.5毫米/平方米,這對焊接精度及變形控制提出極高要求。
目前,項目正有序推進主橋獅子洋大橋主塔建設,錨碇已完成填芯,正進行頂板及錨固系統安裝施工;引橋工程逐步轉入上部結構全面施工階段。“今年將實現獅子洋大橋主塔塔高突破200米、錨碇完成錨體施工70%的建設目標。”獅子洋通道項目副總經理鮮榮表示。
據介紹,獅子洋通道建成通車后,將與已建成的深中通道、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等共同組成大灣區跨??缃ǖ廊?,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促進珠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