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定向降準、政治局會議以及資管新規接連釋放信號,他認為“寬貨幣緊信用”組合將演變,成“貨幣沒那么寬、信用沒那么緊”的組合。因此,對于股市而言,下半年創業板可能會回落,而主板則會回升。
“今年A股上半年創業板會比較好,下半年主板會比較好,全年相對比較均衡。”戴康在獨家對話新浪財經時表示,A股今年是震蕩市。
在戴康看來,根據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中長期投資者應該繼續關注消費板塊,尤其是醫藥、旅游等大眾消費;此外,他提醒投資者關注中游制造業板塊,因為中國處于進入新一輪產能周期的拐點,而該板塊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至于CDR試點及獨角獸回歸,戴康認為,這對市場初期會產生“風險偏好提升”的影響,但后期這類企業的“供給”壓力可能會增大,因此可能對一些新經濟企業產生資金分流的作用。不過,他提出,監管層會平滑該過程,而且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長期而言或形成估值分化。
對話實錄:
“往返跑”行情 關注大眾消費、中游制造業
新浪財經:您提過,在政治局會議及降準、資管新規之后,“寬貨幣緊信用組合”將演變,您認為,貨幣政策會如何變化?
戴康:一季度,市場對于寬貨幣、緊信用的預期很強烈。社會融資下降了1.5個百分點,其增速從12%降到10.5%。在寬貨幣、緊信用的預期下,債市以及成長股會走得比較好。去杠桿過程中,因為一季度名義GDP降得比較快,而名義利率往上冒,所以4月下旬,定向降準、中央政治局會議及資管新規,這三者都指向同一個信號——未來緊信用的預期會邊際緩和。
資管新規延長的時間比市場預期的要長一些,對廣義的流動性也有緩和。今年一季度非標收縮猛烈,而表內又沒有擴張去對沖,政策信號已經指向了“修正”,也意味著“寬貨幣,緊信用”組合轉變為貨幣沒那么寬,而信用也沒那么緊的組合。
新浪財經:您預期今年A股走勢如何?
戴康:總體而言,今年是震蕩市,是2016年以來慢牛格局當中的震蕩市。從節奏上來講,主板會是是先回落再緩慢回升的走法,因為下半年波動率更加緩和,所以權益投資對大類資產配置吸引力還會上升。至于創業板,今年上半年受到風險偏好的推動和利率下行的推動,會往上走一些。如果未來投資者發現它業績不能持續地增長,就會回落。所以創業板可能是前面表現得好,而下半年回落
新浪財經:近期基金公司公布了一季報,把倉位調整到了創業板的龍頭。您認為,中小創尚缺盈利持續增長的“大邏輯”,相對業績優勢仍待檢驗,您認為未來創業板風格有些什么變化嗎?
戴康:一季報,我們看到公募基金創業板倉位加到了14%左右,但是依然不是很高。未來從貼現率變化或者是從博弈的程度來講,這是內存量博弈的格局。這一輪的創業板行情和2013年不同在于,2013年是由業績持續推動的,而這一輪更多是由貼現率和博弈因素驅動的。這次可能跟2015年上半年更像一點。但是現在跟2015年上半年最大的不同是,2015年上半年是金融自由化,所以風險偏好的提升沒有頂,而這輪的主要基調是金融防風險,風險偏好的提升是有頂的。而且2016年上半年有大量的增量資金入場,這一輪是內存量博弈,成交量比較小,所以大資金很難參與貼現率的行情。
新浪財經:A股中,您認為哪些板塊值得關注?
戴康:我認為中國已經告別了債務刺激來推動經濟增長、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的持續擴大內需、調結構結合起來,未來刺激的主要方向應該是在大眾消費。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口兩端的占比在上升。這讓其消費傾向會逐步大于儲蓄傾向,同時,一線城市人口增速在下降,而部分三四線城市人口再聚集。所以,我們比較看好醫藥、旅游這些大眾消費的機會,這是中長期投資者應該重視的。
除了消費板塊,現在市場爭議較大的是中游制造業。我認為,未來中游制造業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投資機會。目前,中游制造業還處于擴張的第一階段。在國家結構化去杠桿的過程中,我認為必須要民企要加杠桿,因為民企杠桿率現在很低。我們要去買一些盈利能力、產能利用率、投資信心占比在回升、負債處于較低位的民企,比如:醫藥化工、材料包裝、機械設備子行業。
新興產業當然是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頭,比如機器人(20.510,0.61,3.07%)、光伏、新能源。另外建議大家關注軍工板塊,它的業績訂單的拐點已經出現。短建議大家關注2、3月份超跌的周期股機會。
CDR試點與獨角獸回歸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新浪財經:港股進行了同股不同權嘗試,一些互聯網公司也在做相關IPO申請。這個對于國內獨角獸IPO以及CDR試點,有什么影響呢?
戴康:CDR發行對市場的影響是,初期風險偏好有提升,但之后它供給壓力增大,對一些新經濟企業產生資金分流的作用,當然我相信監管層會平滑這個過程。
今年以來,新一屆發審委IPO的通過率顯著降低,以及監管部門IPO大檢查,勸退一些盈利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再到CDR發行和獨角獸的回歸、上市,這些目的都是為了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去偽存真。未來優質公司會吸引資金樹立估值標桿,而質地差的公司估值可能會逐步下移,形成估值分化、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形態。
新浪財經:現您認為在哪些行業是真正的獨角獸?獨角獸會不會變成炒作概念?
戴康:獨角獸可能擴散到各個領域,比如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等,標準可能是估值100億-200億美元左右的公司。這些估值還處于成長階段的獨角獸,對資本市場高質量的供給有幫助。未來監管加強及機構投資者占比的上升都會防止過度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