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產業邏輯清晰 舉牌資金嘗試“新玩法”)
本報記者 徐金忠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今年以來已有新南洋、國投電力、嘉欣絲綢、通葡股份、交大昂立、神農基因、一汽富維等多家上市公司被多路資本在二級市場舉牌。近期股市震蕩調整,使得部分個股股價“打折”。記者發現,對于跌出來的價值如何抓取,舉牌資金顯然有了新玩法。此前,市場上不乏挑殼公司舉牌、杠桿資金舉牌等案例,如今這樣的方式已被市場、政策等“逼停”,產業維度、價值視角之下的舉牌開始引領風潮。
舉牌潮涌動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統計發現,截至5月21日,今年以來,已有新南洋、國投電力、嘉欣絲綢、通葡股份、交大昂立、神農基因、一汽富維等十多家上市公司被各路資本在二級市場舉牌。例如,嘉欣絲綢日前公告,持股5%以上股東浙江凱喜雅累計增持公司的股份達到5%。本次增持后,凱喜雅持有公司股份6641.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1.5%,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中金集團及一致行動人則是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的方式,累計增持新南洋無限售條件流通股4298.2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00%。
舉牌潮中,甚至出現多方舉牌、上市公司舉牌上市公司等“花式”舉牌。以國投電力為例,5月11日,國投電力發布公告稱,上海重陽戰略投資有限公司管理的重陽戰略才智基金于5月9日,增持國投電力247.21萬股,本次權益變動后,重陽旗下合計持有公司3.3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000%。事實上,看中國投電力的還不止重陽一家,去年3月14日,公司發布公告稱,長江電力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5%。而長江電力作為滬市上市公司,在今年3月舉牌了川投能源。川投能源公告稱,長江電力自2017年3月9日至2018年3月28日,累計增持公司股份約占公司總股本的5.00%。另外,還有上市公司大北農舉牌并持續增持荃銀高科等情況。
除了二級市場增持外,股東之間的協議轉讓,也讓一批資本順利“入場”。近期,西藏金梅花將其持有的奧馬電器部分股份協議轉讓給天安人壽,天安人壽一舉獲得公司5.90%的股份;國投電力被多路資本舉牌的同時,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接手瀚藍環境流通股股份6601.45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8.615%;永輝超市則是5.38億元受讓國聯水產控股股東部分股份,上述股份合計占國聯水產總股本的10%。
產業邏輯清晰
各路資本爭相舉牌上市公司,主要是受上市公司本身價值的吸引。國金證券分析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市場持續震蕩調整,特別是一些結構性的深度調整,讓A股上市公司“跌出價值”,這讓各路資本看到了好機會。
本次上市公司舉牌潮中,純粹的財務投資不少。例如,重陽投資舉牌國投電力的目的明確是財務投資,“不以謀求實際控制權為目的”。
與此同時,雖說最終落地實施的前景不甚明了,但市場上以產業和價值視角來篩選舉牌對象,并將舉牌與價值挖掘和產業整合聯系在一起的舉牌案例明顯增多??梢哉f,產業和價值正在引領各路資本舉牌上市公司的風潮。
例如,中金集團及一致行動人舉牌增持了新南洋和交大昂立,其舉牌的和增持的目的分別為“看好新南洋業務的發展,通過上交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的方式增持新南洋股份,做戰略投資布局”和“看好大健康產業及交大昂立的業務發展前景,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的方式增持交大昂立股份,做戰略投資布局。”而在一汽富維被增持舉牌的案例中,招商證券分析師汪劉勝認為,一汽集團在新五年規劃將一汽富維定位在資本市場試水平臺的位置,中性化戰略明確,股權結構有望進一步優化,此次一汽富晟舉牌是上市公司中性化戰略的一個起點。
在前述的電力和能源類上市公司之間的資本舉牌動作,背后的產業邏輯更加清晰。電力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這些資本的紐帶背后是產業協同的巨大潛力,特別是在能源行業調整改革的大背景下,此類以資本為紐帶連接起來的關系,將是未來業務整合、產業協同的天然優勢。
此外,在新零售、消費升級等帶動下的零售行業的資本聯結以及股權聯系,更是在造就不同的行業新生態,例如永輝超市受讓國聯水產股權,就明確表示是為了“實現產業布局和定位、產品綜合開發以及終端需求導向型生產等全方位協同發展,整合公司的品類供應商,提升公司重點單品差異化競爭力、品類定制化能力和毛利空間”。
“老戲法”玩不轉
除了舉牌的目的,舉牌資金的來源,特別是涉及到是否存在風險過高的杠桿舉牌等,是市場和投資者重點關注的。
近期舉牌上市公司的資本中,存在著增持舉牌然后股權質押等的情況。如上市公司公告顯示截至5月17日,中金集團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新南洋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00%。5月17日,新南洋收到中金集團的通知,中金集團將其持有的公司527.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4%)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質押給興業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用于辦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質押期限自2018年5月17日至2019年5月17日。此次質押的股份占中金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持股總數的12.28%。
私募機構人士表示,舉牌殼公司、杠桿舉牌等“老戲法”顯然已經玩不轉。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交易所人士處了解到,舉牌上市公司一直是交易所監管的重點之一,嚴格的信披和問詢,讓違規違法難以成行。
當下市場出現了一批相當“精準”的增持,精確到“4.9%”以后若干位的增持并不少見。例如近期,某資管計劃增持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公告的最終持股比例為“4.9999994%”;而更有已經發布公告稱構成舉牌的資金方,將此前公告的5%的持股比例修改為“4.999998%”。“這也顯示出當前監管環境下,資金方尋求自我保護的千姿百態。”上述私募機構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