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四五”新業態規劃》提出,培育壯大新業態,加快推進發展戰略轉型、生產方式轉型、組織模式轉型和消費結構轉型,著力增強轉型能力供給,創造消費新需求,培育就業新形態,帶動投資新熱點,打造山西經濟新增長點。那么,我省將重點發展哪些新業態呢?
關鍵詞:智能制造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轉型升級。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創建工程,重點發展先進裝備智能制造、增材制造、個性化工業定制等新業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裝備智能制造重點推進山西省(太重)智能高端裝備產業園區、中電科新型顯示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基地、華翔智能制造產業園、中煤科工智能制造基地、中船重工新能源裝備產業園項目,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煤機智能制造等產業集群。智能工廠重點推進潞安太行潤滑油5G+智慧工廠、太重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智能工廠等項目,打造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關鍵詞:智慧能源
加快推進能源互聯網建設。采用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統籌推進能源互聯網“1+3+N”試點工作。在太原布局1個省域能源互聯網中心,打造省級能源大數據平臺,在大同、朔州、運城3市開展市級能源互聯網試點,在N個企業園區建設能源互聯網服務平臺,打造一批園區級能源互聯網應用試點項目。
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改造。全力推進與華為等企業合作共建煤礦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推動煤礦智能化建設改造,打造一批智慧礦山示范項目,到2025年大型及災害嚴重的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建設。
大力發展綠色能源,開展風光火儲輸一體化項目示范,探索大容量、高參數煤電項目與風電、光伏、儲能項目一體化布局;推動交通領域智慧能源示范項目,探索新能源與交通設施協同發展。
關鍵詞:智慧物流
深度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傳統物流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和互聯互通,強化數字平臺建設,加快物聯網、智能終端、智能設備等推廣應用,全面提升物流業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促進物流業提質增效。
加快發展智慧物流綜合服務平臺,提升物流業智能化水平,重點推進華遠國際陸港中西部物流樞紐(太原)、煤炭生產經營信息采集平臺和物流服務平臺、全球蛙新建項目、華遠國際陸港大宗商品交易博覽平臺與大宗商品交易產業總部基地項目等項目建設。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重點推進華遠國際陸港海鐵聯運(天津)重裝碼頭升級改造、洪洞陸港型國家級綜合物流園多式聯運基地、陽泉億博智能港多式聯運等項目。
關鍵詞:科技服務
堅持創新驅動在轉型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不斷壯大新型科技服務市場主體,開展科技研發與應用示范,構建覆蓋產業全鏈條的專業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新型科技服務體系,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工業設計與研發服務,積極培育創新創業孵化新模式,建設一批“互聯網+科技服務”平臺,加快培育檢驗檢測新業態,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新業態。
高端研發平臺,重點推動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太原理工大學煤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提升,圍繞新材料、大數據與數字政府、信息技術創新等布局省級實驗室。
在全省加快布局建設15個智創城,其中山西綜改示范區3個,太原市2個,其余各設區市分別布局1個。
關鍵詞:智慧環保
加速建設環保產業園、環保智創空間,研究環境綜合治理托管、生態環境導向的(EOD)開發模式等環境治理模式創新,培育“互聯網+環保”新業態。發展環保產業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生態環境智創空間,打造以環保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服務新模式和總部基地為重點的產業聚集帶。
建設智慧環保監管平臺。建立集“感知變化、研判趨勢、分析原因、指揮調度、現場處置、效果評估”為一體的智慧化閉環管理體系,構建環境質量預測預警、環境污染溯源、環境容量分析等監測信息分析工具包,提升監測數據分析挖掘能力。
關鍵詞:智慧農業
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創意農業、農村電商等多種新業態,推動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全產業鏈智能化、信息化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數字農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農業發展,推進山西(忻州)雜糧“鏈倉+”物聯網現代農業示范區、朔州懷仁“龍首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山西農谷青年農民創業園設施農業5G精準智能控制等項目建設。
農業服務新業態:大力推動創意農業、會展農業、農業綜合體等業態發展,重點推進臨汾襄汾無公害果蔬采摘農業創意觀光長廊、晉城洞頭村休閑農業、運城稷山汾河灣田園綜合體、岢嵐宋長城文旅+田園綜合體、華夏醋博園等項目。
關鍵詞:挖掘新消費潛力
智慧文旅方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應用,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我省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康養旅游新業態,打造以五臺山等清涼勝地和九大林區為主的避暑休閑康養旅游產業、以忻州陽泉等地為主的溫泉康養旅游產業、以長治平順中醫藥健康旅游等為主的中醫藥康養旅游產業、以太原清徐食醋產業等衍生延展的特色食品康養旅游產業等產業集群。
智慧醫療方面,加快推進5G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與衛生健康事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示范,不斷強化醫療衛生資源的整合共享,著力構建信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的智慧醫療服務體系。加快“互聯網+中醫藥”發展,推動“5G+衛生應急”建設,加快發展“互聯網+家庭醫生”服務新模式。
智慧教育方面,統籌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集成線下已有優質教育資源和品牌,聯合互聯網名企搭建線上線下智慧教育大平臺,構建與社會有效聯動的智能化教育服務體系。完善在線教育知識產權保護、內容監管、市場準入等制度規范,形成高質量線上教育資源供給。
智慧商貿方面,鼓勵包容商貿模式創新,發展“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加強線上線下互動融合,優化消費路徑,打破場景限制,釋放商貿流通市場活力。鼓勵發展新零售,創新社群式營銷服務,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積極發展“智慧街區”和“智慧商圈”。
智慧體育方面,大力推進智慧體育建設,創新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體育場館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培育體育線上線下融合新業態。
關鍵詞:智慧城市應用
聚焦數字政府、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建筑、智慧社區、智慧城管等主要應用領域,在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開放共享、應用場景拓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進度,著力打造一批先行區、示范區,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業態、新模式。
數字政府方面,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智能化,打造全省政務服務一體化綜合平臺,加快推進“一朵云、一張網、一平臺、一系統、一城墻”等數字政府重點項目建設。
智慧交通方面,加快推動智能技術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實施“互聯網+”便捷交通工程、交通物流信息互通工程和交通物流大數據工程。
智慧建筑方面,加快智能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等新技術由點到面全面推進,促進我省建筑行業向智慧化、物聯化和云化轉型。
智慧社區方面,探索智能硬件與社區服務結合新模式。以開發線上和線下、無形和有形、虛擬和現實相結合的智慧社區產品和服務新業態。
智慧城管方面,加快建設省、市兩級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實現縣級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全面覆蓋,逐步實現國家、省、市三級平臺互聯互通、數據同步、業務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