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誰能想到,古詩中的“兔(菟)絲”,竟然會對園林綠化造成損害。
最近,成都路邊樹上纏繞著淡黃色的藤蔓,搭配綠色的樹葉,似乎挺好看。但大家千萬不要被其美麗的外表所欺騙,該植物名叫菟絲子,是一種寄生植物,被稱為“植物吸血鬼”。菟絲子寄生的樹木(灌木)會因營養不足而枯萎甚至死亡。
5月24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獲悉,目前菟絲子已經進入高發期,全市正在進行監測防控。
防治起效
淡黃色變深褐色
近日有市民反映,武侯區龍安街的行道樹樹冠上覆蓋了一層淡黃色的藤蔓。武侯區公園城市局相關工作人員立即前往查看,確認該植物就是有著“植物吸血鬼”之稱的菟絲子,隨后安排園林綠化工作人員對該處菟絲子進行了清理。
“該點位只是零星發生,還在可控范圍內,因此我們采取的是物理修剪方式,后期還會加強巡查。”武侯區公園城市局園林綠化養護中心負責人表示。同時,結合前期摸排情況與市民反映,該中心采取人工清理與藥物噴灑的方式,對該區菟絲子侵害區域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
5月24日,記者在武侯區龍安街看到,經處理的樹木上已經沒有了淡黃色藤蔓的纏繞,部分樹枝垂掛著深褐色的藤蔓。記者從武侯區公園城市局獲悉,菟絲子由淡黃色變為深褐色,基本就枯萎死亡——除治起效了。接下來,他們將加大巡查力度,及時發現、及時清除,減少損失;同時清理樹上已枯萎的菟絲子。
“從天而降”
出現點位非常分散
不光是武侯區,成華區今年初就全面啟動了菟絲子巡查除治工作,目前該區菟絲子防除已進入實施作業階段。“菟絲子危害已經進入高發期,一直會持續到9月,10月份天氣轉涼后危害才逐漸減弱。”成華區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阻止其擴大蔓延,現在用藥防治是關鍵。
該負責人介紹,在成都地區危害植物的菟絲子,主要有中華菟絲子、日本菟絲子和啤酒花菟絲子三種。其中,中華菟絲子呈淡黃色、細長,在成都地區最為常見,危害也最嚴重;日本菟絲子莖粗且顏色泛紅,危害相對較輕,但用藥防除非常困難;啤酒花菟絲子如其名,會開啤酒花一樣的小花,危害比較小,也比較容易防除。
成都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最近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出太陽的天氣,是菟絲子的最愛。氣溫偏高、雨水充足的環境有利于其迅速生長,條件適宜,每天可以20~30厘米的速度瘋長,一兩個月其枝蔓就可能形如瀑布。同時菟絲子的種子隨著鳥兒的糞便從天而降,出現的點位非常分散,可以說是防不勝防。菟絲子若防控不力,不光其寄生的樹木會枯萎死亡,更有可能大面積爆發。
不容樂觀
發動市民參與防控
4月初,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下發了加強“菟絲子”等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控工作的通知。隨即,該局集中組織對主城區重點部位、主要街道等進行了重點監測巡查,發現部分區域菟絲子依然十分嚴重,防控形勢不容樂觀。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通過修枝清除菟絲子,可能會對綠化景觀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很難徹底清除。噴灑藥物不會影響綠化景觀,但只一次同樣難以根治,需要反復多次噴灑。由于菟絲子的種子可借助風力、雨水和鳥禽等在一定范圍內四處傳播,所以剛防治好的樹木沒多久可能又會復發,因此防控工作需要不斷重復。
公共綠地有綠化園林工作人員定期巡查,情況相對較好。相關業內人士擔憂,小區綠化帶及城鄉結合部或為盲區和死角。對此,成都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成都將加強管控措施,加大巡查力度,消除盲區和死角;同時考慮到菟絲子面廣分散,需要盡可能消滅于初期的特點,將按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科學、及時、有效地開展監測除治工作。另外還將積極發動廣大市民,參與到防控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