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推動外貿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建設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是培育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競爭新優勢的有效途徑,是助力提升產業貿易融合、推動外貿轉動力調結構的重要舉措。本報從即日起刊發系列報道,展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創新探索和建設成效,探討基地建設如何助力提升外貿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
“到2025年,基地裝備制造總產值力爭實現300億元,裝備制造進出口總額力爭實現5億美元。”在獲批成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后,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裝備制造)的發展目標更為明確。
基地將立足特色優勢、聚焦資源要素,實現重點產業的核心技術、關鍵環節突破,并深化與歐盟、日本等國的產業化合作,緊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培育壯大一批市場主體、打造一批優質品牌,暢通產業鏈條和經濟循環,實現高質量高速度發展。
裝備制造優勢突出
依托智奇鐵路設備、太重軌道交通、天地煤機、太重煤機等企業形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裝備制造)的裝備制造產品特色突出。目前,基地已集聚裝備制造特色產品生產企業27家,其中規上企業17家,上市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18家,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2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1家,省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1家。
基地擁有多家龍頭企業,太原重工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公司從事軌道交通車輛關鍵零部件研發、設計、制造和服務,是目前國內外唯一能同時生產軌道交通用車輪、車軸、齒輪箱及輪對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國首批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的企業。公司不單產品過硬,產品咨詢、產品設計開發等服務也極具優勢,已與20多家境外代理機構開展合作,包括亞洲能源國際有限公司、斯里蘭卡Lamurep International Ltd.、Value Creation Initiatives LLC等。
多點創新破局發展
基地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的加快推進、市場主體的培育壯大和優質品牌的建設打造。
依托基地的裝備制造產業優勢,“加快推進技術創新是推進基地創新發展的有效舉措。”談及基地的創新發展路徑,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創新發展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地將依托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西研究院、山西高等創新研究院、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等研發“外腦”,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高優勢產業關鍵裝備、核心元器件和關鍵材料的自主化程度。
整合公共技術服務資源,建立健全技術共享機制,也是高效推動技術研發的有效方式。基地采用管委會與企業共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技術轉移、工業設計、檢驗檢測、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協同創新、信息化應用、設備共享等公共技術服務。
如何培育壯大一批市場主體?聚焦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六新”突破,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是有效途徑。基地將綜合運用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識產權等政策,協同支持產業集群建設、領軍企業培育、關鍵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高新技術企業持續涌現、領軍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推動產業梯次隊伍差異化發展。
“優質品牌的培育也很重要。基地將在煤機及煤化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裝備、生物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等優勢產業領域集成創新,扶持發展精品名牌,向智能制造模式轉變,引導企業開展相關行業技術標準國際認證,優化先進裝備及新材料產品出口結構,打造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全國重要的煤機裝備制造基地、國際一流的重型裝備和特材生產基地。”上述負責人表示。
在提升招商引資水平方面,該基地堅持“轉型為綱、項目為王”,對標借鑒發達地區先進經驗,優化招商引資的硬件和軟件環境,構建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立體招商體系,組建招商引資專家庫、聘請招商引資專員、建立招商“雙跨”機制、建立產業鏈招商圖譜,構建具有較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新興產業政策體系,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和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六最”營商環境,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我們還將深化推進開放合作,立足區位優勢,以‘中德技術合作產業示范園區’為引領,加快推進國際化產業合作園區建設。”上述負責人表示,基地將加強與南方及沿海等創新資源集聚、開放前沿地區合作,積極“北上”融入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東進”對接長三角經濟帶,“南下”攜手粵港澳大灣區,加強與中部省份、沿海省份及周邊省份的合作,打造區域創新中心,以離岸創新等模式承接產業轉移,探索新的區域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