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以來是金融市場的熱議話題,稍有變動便牽動市場神經。
今年以來,人民幣在經歷年初短暫貶值后,隨后重啟波動升值的走勢。尤其是4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截至5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3,較前一交易日上調164個基點。
對于眼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波動中微升問題,金融部門的表態耐人尋味。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的第51次會議在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金融領域重點工作時強調,進一步推動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5月23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就人民幣匯率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繼續取決于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雙向波動成為常態。
從市場角度來看,當前人民幣走強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經濟基本面顯著好轉。4月我國外貿進出口遠超預期,貿易順差的提升推動了人民幣走強。此外,4月外資增持我國國債,4月債券托管總量為32219.45億元,較3月增加648.6億元。4月我國外匯市場供求更趨平衡,銀行結售匯順差22億美元,非銀行部門涉外收支順差160億美元。我國經濟延續良好復蘇態勢、外貿出口保持高景氣度、國際收支保持較好態勢,為人民幣匯率升值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也形成了協同效應。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982億美元,較3月末上升282億美元,升幅為0.89%。
另一方面是因為美元指數持續走弱。當前,由于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的樂觀預期縮減,加之美債收益率缺乏進一步上行動力、歐洲疫情出現邊際改善,導致美元指數承壓。此外,5月以來,就業疲弱和通脹飆升也引發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出現波動,進而推動人民幣匯率升值。
更為重要的是,“有效應對輸入性通脹”是當前金融監管部門的重頭戲。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漲價傳至各行各業。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要求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的影響。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背景下,央行官員建議,增強匯率彈性,人民幣適當升值,抵御輸入性效應。這可能意味著央行希望通過人民幣適當升值,以緩解來自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可以預期,人民幣匯率今后將有更大波動空間。
人民幣匯率是反映我國經濟穩定的一個關鍵指標。當前,在我國經濟結構重心轉向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在我國經濟恢復基礎不牢固的情形下,需要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為中國的金融市場、吸引外資、貿易、經濟恢復起到“防火墻”作用。如果人民幣過快升值或貶值,都不利于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