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經濟時報社、國研經濟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地效翼船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河南鄭州舉行。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以及鄭州市上街區區政府主要領導出席研討會。中國經濟時報社社長、國研經濟研究院董事長王輝主持研討會。
航空工業洪都集團原總設計師喻玉華表示,作為新一代高性能船舶,掠海地效翼船具有接近飛機的航速,同時又有船舶的承載能力,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給世界船舶制造業帶來一場新的革命,可以預見,地效翼船將形成一個新的產業鏈。
作為地效翼船研制的領先企業,鄭州海王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麗柯應邀參會并發言指出,地效翼船技術創新將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
張麗柯表示,鄭州海王是唯一一家研究地效翼船并成為行業標準委員會的民企。目前,海王已獲得各項專利62項,新申請專利3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值得一提的是,完善了知識產權貫標工作,海王一號總飛行時間超過500小時。同時取得了國際船舶檢驗組織的入級證書,海王一號、海王二號已進入量產階段。
“海王未來的布局將著重從兩方面發力:一是建立地效翼船全國研發中心,二是建立地效翼船培訓基地。”張麗柯稱,未來3年到5年,在完成一個百噸級地效翼船設計工作的同時,將提升綜合保障體系,扶持和組建相關企業,最終形成一個以地效翼船為核心、海上高鐵產業鏈和周邊運營生態相結合、搭建海上快速運輸生態的矩陣式閉環體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認為,地效翼船產業發展要站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的大環境下來看。在水上運輸方面,地效翼船比傳統船舶的速度更快、更舒適,比傳統飛機的載重效率更高,在一些應用場景下能更好地滿足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從國內大循環的角度看,我國有強大的工業發展基礎,發展包括地效翼船在內的新興產業有很好的產業條件;有強大的國內市場規模,可以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需求空間。從國際大循環的角度看,我國需要打造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類似地效翼船這類的產業,其規模和其他產業相比不一定那么大,但是從全球比較來看,有可能形成一些隱形冠軍或專精特新企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為一個新產品、新業態,國家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態度,是新興產業能夠很好發展的前提。”許召元表示,對企業來說,一是要高度重視產品的安全性,包括零部件、設計,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二是要充分利用當前智能化、數字化的趨勢,把先進的設計、技術應用到這個場景中,提高產品質量。三是要樹立全球化意識,打造全球競爭力。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所副所長王昊表示,對相關業務的培訓非常關鍵,建議聯合國家相關機構,把地效翼船的培訓工作,包括后續相關的教材能夠系統推進,這對整個產業發展有很大的帶動作用。在政策訴求方面,建議關注重大技術裝備進口退稅以及首臺套等產業扶持政策。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交通管理與政策研究室主任李玉濤說,企業需要從技術上塑造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有市場。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就是要統籌考慮生產、研發、應用??傊?,要把技術和市場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進一步把目前的關鍵問題和政策需求再明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