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股市不錯,雖然前期賠的錢還沒回來,但是打新股中了幾個簽,好歹挽回一些損失。另一方面,記者發現,和以前相比,金融消費者中喜歡存款、買大額存單的人越來越多。難道人們的投資意識趨向保守了嗎?
6月1日,在工行山西大學支行營業大廳內,等候辦理業務的客戶以老年人居多。90歲的陳老師、81歲的蔡老師都是精神矍鑠地自己辦業務。陳老師辦的業務是定期存款,把活期存折里的養老金攢夠一定數額再存成定期。該行大堂經理樊澤林告訴記者,在這個網點,客戶以學校老師和學生居多。對于學生們除了開始辦業務需要本人到柜臺雙錄外,后面的業務一般用手機銀行或者網銀在家就可以自行操作。老師之間也分情況,中青年老師自己炒股票、買理財、做投資大都選擇自行操作,上歲數的老師還是喜歡到柜臺上眼見為實辦業務。樊澤林說,別看老人們歲數大了,買理財產品的可不少。從整體上看,今年大家的錢做定期存款或者買大額存單的比較多,做理財產品的相對少點,主要是不想承擔大的風險。
在建行太原新建路支行,客戶經理趙先生表示,現在的銀行存款利率一般都會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40%,大額存單的利率有的比國債還高,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買大額存單的比較多,產品一經推出幾乎是“秒光”。他觀察到,去年疫情暴發以來,投資者選擇存款的人多了,以前大家追求高收益,風險意識比較淡。最近這一年多來,網貸平臺頻繁爆雷,疫情影響下有些行業比較困難,使得大家更看重穩定性。
興業銀行太原桃園四巷社區支行雖然門面不大而且藏在小巷里,但是經過員工們幾年的努力,已經成為周邊居民社區生活的中心之一。客戶經理小陳告訴記者,和存款相比,理財的收益會稍高一些,客戶中做理財業務的占60%,存款的占40%。具體做什么和客戶的年齡以及對理財產品的認識有關。歲數大的客戶喜歡短期產品,年輕的客戶喜歡收益高的長期產品。小陳介紹,客戶中60歲到80歲的占50%,他們也很關心財經事件,比如網貸平臺爆雷等等,都要問個究竟。小陳自豪的是,客戶買的理財產品收益整體比較平穩,沒有大起大落的,也沒有違約的,銀行和客戶都很安心。
在渤海銀行太原迎澤支行的客戶群里,工作人員盡職盡責地為大家收集整理各種信息。理財產品的種類、利率,大額存單的種類、利率,一旦推出,問的人很多,工作人員的手機嘟嘟提示音不絕于耳……
為什么現在的人在理財上追求穩定?
浦發銀行太原迎澤支行的王思悅分析,主要原因是近兩年理財凈值化趨勢明顯,也確實有產品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率,投資者不愿意冒風險,推動理財向存款轉換。其次,從去年開始,各個銀行和比較好的基金公司合作,給客戶推出一些好的基金產品,使的理財產品的銷售有所減少。
記者還了解到,存款是銀行的基礎,每個銀行都很重視存款業務,存款利息均向上浮動,吸引了很多投資者。存款隨時都可以取,只不過現在提前支取沒有了靠檔計息。對于年輕人或者中年人來講,如果三五年不用錢的話,王思悅建議可以配置權益類的資金產品。這類產品長期來看問題不大且收益可觀,不過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波動。她建議投資者可以買一些封閉期三至五年的產品,拿到底收益挺好。她的客戶之前買的東方紅等產品三年到期后,收益基本上都在60%以上,不過中間市場波動、國際形勢變幻都會對收益造成影響。
說到底,投資就是靠用20%的時間賺到80%的收益。炒股如此,理財也是如此。記者建議,心理素質不好的人,還是存款或者買大額存單和國債更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