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轉化研究中心協辦的“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千噸生產線啟動儀式順利舉行。超高純氧化鎂千噸生產線落地后,不僅把國內氧化鎂原有純度提高了一個百分點,更將推動我國的鋼鐵行業進入超潔凈時代。
據了解,從鎂燃料電池的角度來看,“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將鎂作為燃料參與燃料電池反應過程,使每個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一個鎂離子,并與水中的氫氧根結合生成氫氧化鎂的沉淀。該電池組由24個單體電池組成,每塊電池的功率在65w~70w之間,整個電池組的功率基本在1.5KW以上,這一功率對應的氧化鎂年產能大約為150噸,與此同時,通過該技術每年大概還可生成優質電能38萬~45萬度。目前,該生產線已配備7組可量化生產電池組,預計年產高純度氧化鎂1000噸和優質電能約300萬度。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院長助理劉長猛表示,唐山市與北京理工大學發展理念相通,是彼此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2020年5月,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轉化研究中心在在海港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創建,重點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車輛工程、機械工程、無人機核心零部件、物聯網應用等行業,并成功研發出了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打破了我國超高純氧化鎂長期依賴進口的格局。
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周寧生以專業角度,對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對高溫材料行業的意義進行了詳細闡述,并從5個方面介紹了高純度氧化鎂的應用價值。
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玉剛指出,超高純氧化鎂千噸生產線的正式啟動,標志著“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已步入產業化階段。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董明明表示,此次啟動儀式是在完成了“超高純氧化鎂千噸生產線”的整體設計和關鍵部件的工業化生產之后進行的一次奠基禮,同時標志著超高純氧化鎂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可以制備出最高純度達99.95%的超高純氧化鎂,極大地填補了我國冶金工業中高純度氧化鎂的缺口,打破了此前高純氧化鎂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高純度氧化鎂作為耐火材料,可廣泛應用于生產精煉鋼用功能材料,不僅能直接推動鋼材潔凈度的提升,更加縮短了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高溫合金技術領域的差距,促進了我國特種鋼質量的進步,對推動鋼鐵行業的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與此同時,“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在唐山的落戶,對推動唐山市的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布局優化,促進鋼鐵產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對減輕京津冀地區的大氣污染和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同樣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