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助力產業,向來是區域發展的重要議題。產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面臨的問題和需求都各不相同。因此,如何洞察產業的成長階段,同時匹配相適應的政策幫助,成了政府工作的重點。
以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強盛的深圳龍華區為例,在面臨專業技術前沿進階和數字經濟浪潮的疊加影響下,龍華區以打造五大優質產業園帶動集群發展的方式,孵化前沿技術,為生命健康產業繼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和配套服務,已頗具成效。
其中,如錦繡科學園作為第四代園區,入駐了5家生命健康企業,并引進了醫療器械實驗室、食品安全監測實驗室、微生物檢測實驗室等配套科研平臺和機構,為園區內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和提升提供了技術和平臺支撐。
更值得一提的還有銀星生命健康科技園。這是龍華區生命健康產業集聚度最高,專業化色彩最為顯著的園區。尤其是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下文簡稱“創新中心”)落戶,可以讓外界直觀地感受到龍華區生命健康產業生態中平臺集聚的實力。
要知道,這不僅是深圳市首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也是中國醫療器械領域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高端化、聯盟化、國際化、年輕化,是我們中心的幾大特色。”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副主任、總經理劉新告訴記者,2019年,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邁瑞、聯影和先健等行業龍頭企業聯合組建了創新中心。目前,中心各研發團隊主要成員以海外留學的博士、碩士為主,在各研究領域挑大梁的帶頭人幾乎清一色是80后。
走進創新中心也可以看到,處處洋溢著朝氣蓬勃的氣息,上千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內,采用全開放式設計,從事各醫療器械領域的研發團隊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創新中心采用‘公司+聯盟’方式運營,目的就是要匯聚國內創新資源和力量,突破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核心技術難關,解決該領域研究力量分散、核心技術不足、創新力量薄弱等問題。”劉新表示,創新中心在市場化運行、創新協同、知識產權運營和人才團隊等方面都將采用富有活力的機制,實現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對于醫療器械行業的引領、帶動與輻射。
創新中心牽頭承擔的體外人工膜肺項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劉新介紹,目前創新中心已在國內率先實現5臺樣機搭建,初步完成3例成年綿羊動物實驗,并取得相關實驗報告。在超聲成像領域,創新中心也在基于深度學習框架的快速超聲圖像重建方法取得新進展,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一種超聲成像逆問題快速求解方法。
據劉新透露,下一階段,創新中心還將重點調研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需求,全面啟動技術攻關。同時加快建設創新平臺和加快構建創新生態,力爭打造成行業的創新標桿。
在談及創新中心為何會選擇落戶龍華之時,劉新表示,龍華區確實具備著一流的營商環境。這個營商環境的優勢不僅體現在于政策上,還來自于資金、物理空間和人才等方方面面。“除銀星科技園之外,龍華區還在深圳北站匯德大廈為我們提供了8000平方米的人才、科研中心,并全力提供充足的保障房,讓我們的人才沒有后顧之憂,鉚足干勁往前沖。”
國家、省市創新平臺紛紛落地,無疑為龍華加快發展生命健康產業提供了“硬核”支撐。
“歷經多年培育,龍華區如今在化學藥、中藥、生物醫學工程、醫療器械、醫用敷料等生物醫藥領域涌現出一大批發展潛力巨大的創新型企業和高端平臺,為龍華區高質量發展開啟新引擎。” 深圳市龍華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龍華區的生物醫藥企業在多個細分領域具備領先優勢,在中藥、抗生素類化學藥、醫用敷料領域市場占有率國內領先,在腫瘤激光診療技術、牙科超聲治療技術等細分領域具有國際領先優勢。“尤其是以生產頭孢類為主的化學藥品制劑制造(國藥致君、立健藥業)、中成藥為主(華潤三九、泰康制藥),以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三大細分領域,為目前龍華區醫藥制造業貢獻了超過90%以上的產值。”
龍華區生命健康產業空間也在不斷擴張、層次不斷升級,僅創新中心落戶的銀星科技園,目前已建成30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專業園區,引進羅茲曼研究院、數字生命研究院、深圳轉化醫學研究院等一批研發、轉化、服務平臺,形成了完善的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轉化的全產業鏈。“5年內,該園區預計將建成100萬平方米生物醫藥專業化園區,成為深圳最大、最專業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之一。”
聚焦醫療器械制造、中成藥、化學藥品、生物藥品等領域,依托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和小分子新藥等項目建設,龍華區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生命健康產業集群,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而生命健康的“龍華軍團”,也正為龍華區打造“數字先行區”沖鋒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