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對人類而言,水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充足的水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天津一直都是全國水資源比較匱乏的城市之一,推動水資源的循環利用,讓污水走向“再生”顯得尤為重要。
實現循環再利用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
在循環經濟中,污水再生是較為突出的部分。
當前,天津已運行城鎮污水處理廠110座,總處理規模為401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量12.23億立方米,萬噸規模以上處理廠出水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準IV類標準;全市現有再生水廠12座、總處理規模為40.9萬立方米/日、深處理再生水利用量0.72億立方米,主城區深處理再生水管網1019公里,其中508公里已通水運行;量質雙提升為優化水資源配置提供了基礎條件。
打通再生水管網
目前,在高品質再生水推廣使用中有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就是管網通水率:中心城區2020年再生水售水量為4042萬噸,再生水廠日供水負荷僅達到44.3%。
為解決這一難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單位天津城投集團計劃于2021至2025年5年安排117個管網建設項目,共投資6.88億元建設67.3公里管道,實施后可連通403公里現狀管網通水,主城區管網系統總通水里程將達到978公里。
“事實上,再生水管網斷點連接項目是從2002年開始推進實施的,歷經多年深耕,至2020年底,城投集團建成并運行5座再生水廠,日供水能力達到25萬噸,建成再生水管網1019公里,548公里通水運行,實現售水量4042萬噸,再生水設施建設居國內領先水平。但仍存在現狀管網斷點多、不成系統、管網通水率低等問題,高品質再生水利用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城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潘偉表示,下一步,該集團將重點做兩項工作:一方面,依據再生水規劃,結合廠網現狀和用戶需求,對再生水管網斷點項目進行研究梳理,共涉及117個管網斷點連接項目,需投資約8億元;另一方面,計劃分5年建設,連通403公里現狀管網通水,管網通水率達到約90%,水廠銷售和供水能力比達到95%,實現并超過再生水利用規劃的目標,預測年售水量增加3000萬噸,力爭實現海河柳林、中東歐特色小鎮和海河教育園區等34個片區供水,供水服務面積新增超過230平方公里。
冬能供暖、夏能供冷
“這瓶是污水,而這瓶是經過我們處理過的高品質再生水,這樣的品質完全可以供給城市綜合利用。”天津城投集團控股子公司創業環保總經理李楊對新金融記者表示,“高品質的再生水資源可以滿足許多城市應用,比如小區中可以滿足沖廁用水、雜用水;在工業方面,則會用到冷卻水,比較典型的是電廠。”
“你看屋里這空調怎么樣,挺涼快的吧?其實它是通過水源熱泵技術,在污水中利用溫差來汲取能量,從而收到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的效果。”他表示,在創業環保旗下的污水處理廠中,這樣的水源熱泵技術已普遍應用在室內辦公區域。
據李楊介紹,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作為低品質再生水具有能源屬性,如今該熱泵技術已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文化中心等地區穩定運行多年,每年約可節電1931萬千瓦時,折合碳減排19258噸。
“一身都是寶,污水還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李楊說。
補給河道改善生態
“污水廠水質排放標準發生過很多次變更。”華博公司運營部部長李誠對新金融記者說:“從我2008年參加工作時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二級標準到一級B標準、到一級A標準,再到現在天津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12599-2015的A類標準,這個標準是在逐步提升的,而且提升速度很快。”李誠表示,目前日處理水量萬噸以上規模污水廠出廠水已經達到地表準Ⅳ類水標準,用于部分景觀河道補給水,不僅不會影響環境,而且能對水體環境的改善起到積極作用。此外,污水廠出水經進一步處理后可以為周邊企業提供再生水,比如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光大興辰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等。
“鋼鐵廠、垃圾焚燒廠等常常會使用到一些中水作為循環冷卻水,因為中水對于工廠來說,使用成本比自來水要便宜很多,對我們來說,把污水再循環利用起來,達到回用的目的,這是我們最根本的初衷。”李誠對新金融記者說。
天津水務集團旗下的華博公司2009年成立時主要業務是城鎮污水處理,如今已延伸到農村污水處理、農村供水、再生水供給以及科技研發與制造等領域。
海水淡化服務企業
天津緊臨渤海,擁有豐富的海水資源,未來這一資源也將成為天津的重要工業水源。
2009年,為解決北疆電廠淡化海水送出問題,天津市華泰龍淡化海水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截至目前,公司累計鋪設管線45.78千米,實現了向漢沽水廠、泰達水廠和塘沽中法水務新區水廠通水。
除此之外,先達公司天津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30萬噸示范)項目日前正式啟動,項目一二期建成投用后,淡化海水量將達到30萬噸/天,預計全年將替代、節約淡水資源超過1億噸。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近49億元,將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15萬噸/日規模海水淡化工程,二期增加至30萬噸/日,三期開展濃海水梯級利用及零排放工程建設。項目一期計劃在2022年底具備出水條件,2023年一季度開始運營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