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實現產業創新的重要力量。在9月8日舉行的第60屆世界交易所聯合會會員大會暨年會“與中小企業對話:挑戰與機遇”圓桌論壇上,來自交易所、企業、金融機構的多方人士均表示,為了更好地支持中小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和創新發展,需要凝聚多方合力,更好地營造資本市場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適應的生態環境。
“作為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一員,深交所在30年歷程中,始終致力于提高直接融資能力,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深交所副總經理李鳴鐘在圓桌論壇上表示,自2004年起,深交所就分步設立中小板、創業板,為中小創新型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積累經驗。去年,深交所成功實施了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進一步支持更多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型企業能夠登陸資本市場。
“注冊制改革以來,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成果顯著,科技型企業的直接融資和上市得到了有力支持,使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金富表示。據他介紹,天賜材料于2014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在2015年至2021年進行了三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以擴張電解液產能,目前公司電解液連續六年來全球銷量第一,且已逐漸成為國內首家擁有電解液和晶體六氟磷酸鋰一體化生產的電解液供應商。
“創業板優化發行條件、小額快速融資限額、批文有效期等制度安排,大幅壓縮審核時限和環節,縮減企業再融資審批時間,進一步拓寬上市企業融資渠道。從實踐效果看,企業融資效率明顯提高,市場活躍度大幅提升。”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覃九三也表示,注冊制改革下,新宙邦通過非公開發行再融資成功募集資金11.4億元,為公司在新能源、氟化工方面的發展和布局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在協助中小企業應對疫情方面,深交所同樣充分發揮了交易所作為市場組織者、服務者的作用,多措并舉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比如在疫情期間通過線上方式提供辦理業務、允許部分上市公司適當延期披露定期報告,減免上市公司的上市費用等,切實減輕了中小企業的負擔。
截至目前,深交所上市公司總量已近250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超過1000家,其中超過九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30多家屬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板12年來,創業板上市公司累計股權融資金額合計超一萬億元。
展望未來,中國中小企業正邁向“專精特新”發展的新征程。與會人士表示,要實現中小企業可持續性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市場各方的持續努力。
“在企業方面,需弘揚企業家精神,聚焦主業、規范運作,回報市場;在投資者方面,需倡導長期投資、持續投資理念,發掘優質中小企業價值;在監管機構方面,需持續引導中小企業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李鳴鐘指出,只有市場各參與主體協調盡責、凝聚合力,才能保障中小企業在創新發展上行穩致遠。
“資本市場融資、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都是資本市場協助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的良好工具。”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管委會成員、投行業務負責人王晟表示。作為中介機構的代表,王晟指出,在注冊制改革中,中金公司進行了多項制度修訂,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市場化水平,減少行政干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未來,希望持續提高資本市場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規則的穩定性,更好適應中小企業和創業創新企業的發展。
“作為上市公司,在享受資本市場紅利的同時,也要提高自身整體質量、規范管理,做到尊重市場、敬畏市場。”徐金富也表示,天賜材料在“專精特新”征程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既借助政策扶持以及資本市場提供的引擎助力,也要高要求、高標準去要求自己,持續促進企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記者 羅逸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