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睿遠基金、華安基金、國金基金等公募后,泰信基金也完成了股權變更。公司宣布其第一大股東股權轉讓事宜已獲證監會核準,相關股權變更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也辦理完畢。今年以來,除以上幾家公募外,還有十家公募基金正在謀求股權變更。
根據公告,經證監會核準,泰信基金原股東山東國際信托將其持有的45%股權轉讓給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目前相關股權變更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辦理完畢。本次股權變更后,泰信基金股權結構如下:魯信集團持股45%、江蘇省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0%、青島國信實業有限公司持股25%;后兩位股東持股不變。
至此,魯信集團正式成為泰信基金第一大股東。來自天眼查的信息顯示,泰信基金現任第一大股東魯信集團為原大股東山東國際信托的母公司,這相當于泰信基金的股權從下屬子公司轉移到了控股母公司,屬于集團內部股權劃轉。這是泰信基金成立10余年以來首次出現股權變動。
今年以來,因實施員工股權激勵、股東認購新增注冊資本、股東之間股權轉讓等原因,睿遠基金、中科沃土基金、華安基金等公募基金陸續完成了股權變更。其中,睿遠基金、中歐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國金基金因實施員工股權激勵發生股權變更;中科沃土基金因股東認購新增注冊資本出現股權變更;通過股東間受讓股份,國泰君安升格為華安基金第一大股東。
截至目前,正在申請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的公募基金共有10家。其中,嘉合基金的申請已處于審查階段。太平基金和上投摩根基金上報的申請材料已獲證監會受理;惠升基金、新華基金、華寶基金、萬家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已經上報申請材料,并已完成對申報材料的補正。
總體來看,今年謀求股權變動的多為中小型公募基金,股權受讓對象主要為國際資本巨頭及國內上市券商;其中的個別公募短期內發生了多次股權變更,例如嘉合基金在最近5年里至少出現了3次股權變更。
有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若股權變更是因為對核心員工進行了股權激勵,那么對于公募基金來說影響偏正面。“公募基金建立股權激勵這類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有助于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并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這種做法較為常見,目前我國已有超30家公募實現了員工持股。若公募基金出現大股東變更,特別是頻繁變更的情況,其日常經營與戰略決策很可能受到影響。”他表示。
(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