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記者從省政府辦公廳了解到,建設全省“1+18”數字政府云;建設統一電子證照系統,推進電子證照應制盡制;推廣電子社會保障卡……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20-2022年)實施方案》。
建設全省“1+18”數字政府云
《實施方案》提出,我省要推進一體化省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省大數據中心項目立項及資金落實等工作,2021年年底前建成數據湖倉、數據匯聚治理、基礎工具平臺、安全體系等基礎功能模塊。推動各級、各部門數據向省大數據中心匯聚,開展全量數據統一歸集、治理、管理、交換共享。
建設全省“1+18”(1個省級政務云平臺和18個市級政務云平臺)數字政府云。出臺全省一體化政務云建設管理指導意見。加強云資源管理,推動云網融合,建成全省一體化政務云綜合監管平臺。組建遷移上云專家評審委員會,加強上云前技術審核。將共性通用軟硬件產品納入政務云服務目錄,提升政務信息化經費整體使用效益。
建設統一電子證照系統
《實施方案》明確,完善省統一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實現全省政務服務事項統一管理。建設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為全省政務服務提供統一實名身份認證服務。建設統一電子證照系統,推進電子證照應制盡制,逐步實現電子證照應用線上自動關聯、線下一碼授權。對接國家統一電子印章系統,建立我省權威、規范、可信的統一電子印章系統。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與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建設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實現“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推動跨層級、跨地區、跨部門電子檔案共享利用。
同時,我省將整合非稅支付系統,完善非稅收入電子化收繳平臺,提供網上繳費、繳費查詢、查驗下載等公共服務。完善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構建全省統一的社會信用信息數據庫,實現社會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共用。
實現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
如何讓市民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便利?《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動社會保障民生服務數字化應用,推廣電子社會保障卡,實現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
《實施方案》明確,要推動一體化政務服務應用。依托現有政務云及大數據中心公共基座能力,提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建設政務中臺,優化升級相關業務系統,為線上線下渠道和業務應用提供有力支撐。加快推進各級、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接入省統一受理平臺,加強“全豫通辦”專門窗口能力建設,完善異地收件、業務流轉、監督管理等線上線下融合辦理機制。加快推動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推進數據和電子證照跨省共享應用。持續優化“豫事辦”,提升系統性能和用戶使用體驗,鼓勵公積金、醫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電子證照等重點場景應用創新,加快“豫事辦”市級分廳建設,推動各地、各部門移動端應用在“豫事辦”匯聚。
此外,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推進投資項目并聯審批、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證照分離”等系統建設,推動全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省、市、縣級政務服務事項承諾辦結時限在法定辦結時限基礎上壓縮70%以上,大力推行跨事項、跨部門、跨層級聯辦“一件事”主題集成,提高審批效率。
優化升級河南省“健康碼”應用
《實施方案》提出,要推進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應用,建設“豫正通”(領導駕駛艙和“13710”督辦平臺),為黨政領導提供科學、準確、實時的大數據可視化和一體化分析、會商、指揮平臺。構建經濟運行主題數據庫,建立大數據分析指標體系和模型,服務宏觀經濟決策,加強風險預警。建設疫情防控分析系統,強化疫情防控指揮平臺功能,優化升級河南省“健康碼”應用。
《實施方案》明確,要構建省級應急管理、安全生產數據庫和應用支撐平臺,建設省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提升應急指揮智慧化水平。完善危險化學品、尾礦庫、非煤礦山等監測預警系統,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建設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推動應急相關領域數據共享、省市協同,提升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2022年年底前初步建成省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和移動端“豫正通”,形成跨部門、跨層級的“組織協同、辦文協同、辦會協同、辦事協同”等能力,全面提升辦公效能。
重點推進樞紐港5大核心工程建設
《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建設國家(鄭州)數據樞紐港,其中要重點推進數據樞紐港數腦、數網、數紐、數鏈、數盾5大核心工程和數字應用生態建設,加強與數據樞紐港相適配的通信、電力、交通、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數據樞紐港指揮調度中心。構建數據樞紐港節點體系“一張網”,建設核心節點、分節點數據中心、異地災備中心及邊云協同的節點網絡體系。建設數據樞紐港公共云、災備云和云資源管理調度平臺。建設大數據資源池、數據采集治理平臺、數據開發流通交易平臺、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應用支撐服務平臺。按照統一安全防控技術標準,建設縱深防御手段、防控中心和網絡安全設施。推進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生態等重點領域特色應用,培育大數據應用生態。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孔凡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