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驊市不斷推動以水產育苗業、養殖業等為代表的現代漁業發展,打造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和漁民轉產轉業的新引擎。截至目前,該市共有漁區海水育苗養殖企業108家,直接提供就業崗位近5000個,年產值達8億元。
來到位于黃驊現代漁業示范園區的鑫海水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雖然已經過了苗種繁育的旺季,但公司的養殖車間依然熱鬧。近年來,公司積極引進水產品工廠化養殖模式,充分盤活空閑時間與資源,提升漁業效益。
“工廠化養殖只是公司業務的一部分,我們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南美白對蝦的苗種繁育。”公司負責人劉金禮說,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初步建成全國范圍內“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水產種業體系。該公司技術團隊經歷8代選育,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南美白對蝦新品種“壬海1號”。
不僅龍頭企業在“變”中求進,老舊池塘也相繼向小棚養殖轉型。張巨河小棚養殖示范基地是南排河鎮政府主導在全鎮建設的首個村級現代漁業養殖示范基地,主要從事南美白對蝦高密度養殖。小棚養殖的產量大約是傳統養殖的8倍,利潤是10倍,這一新模式為當地養殖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陳椿江是滄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蝦醬制作技藝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也是黃驊市眾信水產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經過多年的傳承和發展,他于2014年成立了公司,立志于將海堡蝦醬的傳統美味傳播到全國各地。
目前,眾信水產有限公司年產蝦醬6萬斤左右。一罐罐引人垂涎的黃驊特色美食,通過各大商超走上各地顧客的餐桌。
來到黃驊市東源水產有限公司,也是一派忙碌的生產景象。據悉,東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黃驊市唯一一家具備水產品食品出口衛生資質的水產品深加工企業,目前已躋身環渤海區域內重要的章魚醬生產企業序列。
除了出口韓國,東源公司與京津及周邊地區的客戶也建立了長期供銷關系。近年來,公司先后與2500多戶水產養殖戶簽訂協議,帶動養殖戶增收3000余萬元。
黃驊市南排河鎮黨委副書記張鑫說,園區將進一步引進水產品深加工技術,改變產品單一的現狀,培育本地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通過電商培訓等手段實現線上線下產銷有機融合,拓寬漁業銷售渠道,讓蝦醬、風干蝦等具有黃驊特色的海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讓漁業變“娛”業。門口懸掛著漁網,院內設計沙灘景觀……在黃驊市南排河鎮張巨河村圣禾民宿大院,隨處可見的“漁”元素,讓來此游玩的市民倍感新鮮。近年來,張巨河村依托這獨一無二的自然資源,以民宿為載體,積極發展休閑漁業。該鎮依托鎮里制定的旅游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漁業+旅游”休閑漁業,對21個漁村的旅游專線進行設計,將鹽場、蝦池、漁港、古貝殼堤、船模、蟹殼畫等漁區資源和特色文化融入其中。
(記者代晴 崔上 通訊員盧騏銘 張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