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不再穩賺”使得不少股民理智了不少,打新的熱情也回落了,更有人甚至打起了“退堂鼓”。11月3日,首只啟動網上申購的新股強瑞科技網上打新人數直線下降200萬,有上千人棄購新股,占比達2.76%,刷新了2019年注冊制實施以來所有注冊制新股的棄購占比紀錄,還將全額包銷的主承銷商國信證券直接送入強瑞技術前十大股東之列。
結果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上市首日,強瑞科技不僅沒有破發,反而大幅飆升,當日盤中就暴漲,曾一度漲近170%,兩次觸及臨停機制,股價一度沖至79.8元/股,截至收盤,強瑞技術收漲88.13%,報56.10元/股。若以收盤價計算,中一簽可獲利1.3萬,出手包銷近51萬股的承銷商國信證券,若以收盤價計算,將大賺逾1300萬元。
盡管昨日強瑞技術低開近20%,截至收盤,報49.98元/股,跌幅10.91%,總市值達36.93億元,但這兩日漲幅仍達68%。若以此價格計算,較發行價29.82元,中一簽仍可獲利約1萬元,國信證券仍可大賺逾1000萬元。若以該股股價最高點計算,承銷商浮盈超過2500萬元。
而此前強瑞技術2.76%的棄購比例放在A股整體市場比較,成為近12年來,新股棄購率位列第二,占比最大的是2012年發行的中國交建,棄購占比是11.05%,排名第三的是郵儲銀行的1.99%。國信證券在強瑞技術IPO的承銷保薦費為3981.13萬元。此前,發行結果出來后,國信證券有投行人士曾表示擔心,怕在該IPO項目上國信證券會虧太多。如今,從上市首日表現來看,國信證券顯然松了口氣。
被棄購新股大漲但打新仍需擦亮眼
等于把上萬元“紅包”拱手送給券商的投資者們捶胸頓足,但各家券商賺得盆滿缽滿。相較于強瑞技術,同日上市的注冊制新股巨一科技變現更為強勢,截至10日收盤,報89.50元/股,上漲94.57%,成交額17.87億元,總市值122.61億元,其承銷商包銷近24萬股,若按照上述方法測算,國元證券浮盈1034萬元。深耕新能源熱門賽道,使得巨一股票持續兩日高漲,截至昨日收盤報90.80元/股,總市值達124.4億元。
而上市首日表現也很亮眼的新股隆華新材,11月10日盤中一度漲超200%,截至收盤,最終漲幅146.3%,報收24.80元/股,成交額8.88億元,總市值106.64億元,IPO募7億的承銷商東吳證券賺5082萬元。不過在經歷了前一日的震蕩下跌后,昨日隆華新材早盤下跌,雖略有拉升,但截至收盤,跌幅達15.73%,報20.90元/股,總市值89.87億元。
三只股票上市首日表現,讓不少投資者似乎又看到了打新不敗的曙光,疑惑是否可以開啟“打新穩賺不賠”模式的時候,有機構人士告誡,別想多了,無論是散戶抑或機構投資者,如果想賺錢要對個股及行業基本面有研究,有更堅實基本面的上市公司才有可能獲得更高的市場溢價,反之則有破發風險。
那么,對于沒有更多時間做深度研究的普通股民應該怎么辦呢?這里有一個取巧的辦法:將行業平均市盈率與上市公司的首發市盈率做簡單對比,明顯高估就不打,這樣就可回避掉大部分深坑。
中信證券也認為,綜合來看,新股整體定價中樞正在上移,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預計上市首日漲幅將有所下降,對投資者打新收益帶來影響。
(見習記者 葉曉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