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有柿子節前后才有游客,今年柿子節還沒開,游人就一波接一波的來。我打算改造下小院,明年初開個農莊。不出去了,根在這里。”以往蕭山人最羨慕開廠子的,如今在外開五金廠的蕭山區臨浦鎮橫一村村民倪興春卻想放一放工廠的事情,回到村里開一個農莊。“今年是一個整體的改變。”倪興春感慨道。
在橫一村,“小院經濟”正在這里悄悄萌發。不少村民正籌備著明年小院農莊、小院民宿的開業事宜。與“吉柿清晝”“如意山房”“鴨棚咖啡”“千畝稻田”等村里的景點互為配套,吸引游人感受田園生活。
數字鄉村讓蕭山人“棄”廠回鄉
事實上,在橫一村,像倪興春這樣回村的人不少。村民傅大姐前兩天就迎來了幾個特殊的客人,“他們想租我的院子做生意”,傅大姐表示,現在確實不一樣了,一到周末村里的停車場都被擠得滿滿當當。據村口“如意山房”的數字大屏顯示,近期周末人流量在4000人到5000人左右,比往年高出一倍多。
而今年,橫一村被列入杭州市第一批“未來鄉村”的創建名單。零散的田地被平整為“千畝稻田”,養鴨池塘改造為“鴨棚咖啡”,村口建起了集游客中心、農產品展銷中心、鄉村智慧管理中心于一體的“如意山房”。還有“789稻田燒烤”、“不想嗨發呆空間”、“如意跑道”等一批圍繞“綠色+農文旅”的項目落地生根,吸引了不少游客。
據村民說,不少游客一來就喜歡上了這里。客流穩定后,景區則與小院互為配套,景區聚集人氣,小院滿足游客吃、住、購、娛等多方面需求,形成一套村級文旅產業體系。
而記者也觀察到,在這“小院經濟”背后,一套數字化管理平臺正在發揮作用。真正讓村民回巢創業的,是那些不顯眼的數字基礎設施。
在小院,家家戶戶安裝了煙霧報警、視頻安防、水質環境監測等智能物聯網設備,通過阿里云智能物聯網管理平臺,實現統一管理、統一歸集。
在景區,高德一鍵游打造了“嗨玩秘籍”,通過3D-VR數字化手段實現“云上橫一”,為橫一村進行線上引流。如意跑道上,阿里云智能系統可一鍵生成游覽Vlog,大大增強了游覽體驗感。釘釘打造的“臨云智”數字管理平臺上,村里信息公開透明,通過微心愿等公益平臺,游客也能參與村民發起的公益活動。
田園“美”、設施“硬”背后是項目參與者的匠心。“這個項目好像是在廣袤的田園搞智能家裝,很多數字化設備從項目初期就要與土建一起設計、安裝,進行多線程作業”,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的技術人,阿里云技術服務工程師降國梁對田園有天然的親近感,他表示,“項目交付上線只是第一步,后面我們會持續服務,讓村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好處。”
以景區與小院為抓手的文旅產業,有了數字化設施為保障,讓村民看到了農業以外的機會。眼下,村里已經為村民小院開通“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并有配套培訓跟上。倪興春正在與幾個親戚商量怎么讓分散的小院聯營,覆蓋吃、住、玩等,最大程度發揮小院效用。
“智慧大腦”讓小院既“美”又“智”
眼看橫一村“景區+小院”的文旅產業苗頭正旺,橫一村工作專班的部分成員也有擔心:不能讓橫一村成為曇花一現的網紅村。臨浦鎮綜合信息指揮室副主任王斯棟表示,“我們會一戶一戶引導,把小院經營的每個環節做細、做透,將村民的創業激情擰成一股繩,一定要長期可持續地發展下去。哪怕這兩年不賺錢也行”。
據了解,過去“小院經濟”一般停留在散落的庭院經濟,靠農產品上賺點小錢。橫一村則希望將小院標準化、規模化,將小院的治理落到橫一村每個人的言行上。而這一切,也離不開數字化管理平臺的保障。
為此,一套由村風鄉約提煉的“衛生美”“公益美”“家風美”“創業美”“布置美”小院五美評價標準應運而生,用來引導打造既具特色,又有標準的美麗庭院。記者看到,在“臨云智”平臺上,每月全村小院都將進行一場“五美”星級評比,評比結果最終將在如意山房的數字大屏和村民家門口的路牌上體現,成為游客消費的指南之一。此外,視頻安防、消防、環境監測等物聯網設備也守護小院的安全生產經營。
還有另一套數字化“積分系統”,為村民的日常點贊,“臨云智”打造了橫一村鄉村共享共治積分平臺、公益平臺、共享平臺。在這里,垃圾分類、助老敬老、健康運動、互幫互助、參與公益等好行為都將獲得積分獎勵。
這套積分系統不僅讓游客好奇,就連村民自己也感覺新鮮不已,不少上了年紀的老哥們相互拉著走到如意山房數字大屏前,讓對方瞅瞅自家的評分。
“服務換積分、積分享服務”,阿里云架構工程師李建龍表示,“這套積分系統未來會不斷促進村民線上線下交流,將形成推動鄰里互幫互助良性循環”。而對于此,王斯棟也有切身體會,他說:“通過臨云智管理平臺上的鄰里活動、微心愿、志愿服務、你釘我辦等模塊,村民共治參與更多了,村民意見更少了。”
據悉,在數字化管理平臺上,村民里最高積分已近3000分,且積分還呈現你追我趕之勢,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這樣的積分。
(記者 莊鄭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