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博鰲鎮又一次成為世界的焦點。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中,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介紹:“經歷了這場世紀疫情,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認識到了實現綠色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由此,論壇的“綠色發展”板塊尤為引人注目。
在產業升級過程中,智能化技術是實現目標的重要抓手。不久前,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2022年將出臺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發布綠色低碳升級改造導向目錄,“工業互聯網+雙碳”實施方案正在醞釀之中。
那么何為“工業互聯網+雙碳”?以國內首家鋼結構上市公司——杭蕭鋼構為例,在其采用的“未來工廠”模式下,工廠會將產能和原物料接口融入到平臺體系內成為數字化制造節點,將非量化的市場潛在需求轉化為工藝工序可量化的具體構件訂單。而后依托智能系統,將訂單與各制造節點進行匹配,最后高精度運送到施工現場進行有序裝配,進而完成訂單。“利用大數據、5G等新興信息技術可以顯著提升企業在能源、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管理水平,進而在生產過程中降低不必要的能源與物料損耗,實現綠色生產。”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在杭蕭鋼構20家工廠上線使用,初步實現了100多個工程項目鋼構件的實時性追溯和協同管理。
在智能技術之外,建筑行業還能做什么呢?在傳統認知中,房地產建筑行業一直被稱為產業系統中的“碳排放大戶”,其綠色化升級在相當程度上還需從清潔能源利用的技術突破入手。
在清潔能源利用領域,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是“開源”的重要方式。與占地面積廣大、能量密度低、電能收集效率低下的傳統光伏不同,BIPV充分利用場景化應用概念,有效彌補了這些問題。比如在家居建筑中,光伏發電地磚、光伏發電玻璃幕墻、光伏發電屋面等技術的運用,充分解決了太陽能碎片化采集的難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建造模式已經取得顯著的技術突破與市場成果。當下,杭蕭鋼構旗下子公司合特光電生產的高效晶硅薄膜疊層太陽能電池,對比傳統的單晶硅Perc太陽能電池,在發電性能上可實現30%的增益;太陽能應用材料技術方面,其自主研發的高透光、全色系結構彩色鍍膜工藝,透光率可達到92%以上,可進一步提升單位面積發電效率;此外,其建材產品在抗風、防水火災害方面也實現了技術改良。在杭蕭鋼構2022年度企業年報中獲悉,截至報告披露日,其子公司合特光電累計簽約合同訂單2000余萬元。
今年4月份最新實施的《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提高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熱工性能限值要求,與大部分地區現行節能標準不同,平均設計能耗水平在現行節能設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分別降低30%和20%。由此可見,在技術進步以及政策倒逼的作用下,綠色建筑理念將給建筑行業帶來全新的機遇。
(記者 孫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