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賣貨,這么多線上主播,你們也能把我找出來,并且都能錄下來,真的是厲害……”涉嫌虛假宣傳的當事人李某深刻體會到了“線上”同樣沒有法外之地,表示要好好學習相關法律知識。
隨著網絡直播治漠專項的持續推進,桐廬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服務與監管中做好“加、減、乘、除”,逐步糾正網絡直播及短視頻違法行為,提高主播規范經營意識,在維護好縣域網絡直播及短視頻營銷活動“面子”的同時,提升網絡直播營銷法治的“里子”。
突出數字賦能,在監管效能上做“加法”。根據網絡直播動態性大、實時性強、隱蔽性高的特點,該局充分發揮數字監測優勢,補齊人工監管短板。依托省級數字化改革成果,落地應用“公平在線”、融媒體廣告智慧監管、“市監保”等數字化監管系統,做好縣域范圍內互聯網及融媒體廣告數字化監測;與此同時,委托第三方公司對我縣網絡直播及網絡經營主體開展專項監測,建立直播主體動態清冊,構建“全領域、全時段、全網域”的立體智慧監管模式。僅6·18監測專項,排查抖音直播行為106個,其中經營性主體23個,快手公司認證主體21個,淘寶、天貓平臺商品348條;共計發現違規風險13條。
強化執法警示,在風險隱患上做“減法”。健全制度保障,暢通查處機制。基于省、市專項行動,印發桐廬縣《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網絡直播營銷違法行為專項治理組織實施方案》,建設科、所、隊一體監管體系,促進風險問題閉環。推動柔性監管,教育處罰相結合。仔細梳理排查發現網絡違法線索的75條,其中涉直播及短視頻風險線索26條;認真區分問題類型,根據現有“首違不罰”清單審慎包容,促進問題整改,增加執法“溫度”。打擊違法典型,突出治理導向。針對經營主體情節嚴重、問題典型、教而不改等違法行為,桐廬局加大執法力度、形成高壓態勢;截至目前,已辦結直播相關違法案件9個,共計罰沒款1.22萬元,在辦案件7個。
此外,加強部門協同,在服務放活上做“乘法”。推動網信、公安、商務、農業農村、文廣旅體、稅務等7部門聯合制定《桐廬縣規范網絡平臺企業及網絡直播經濟綠色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并結合本地電商平臺(網上農博)運營特點,與商務局、農業農村局探討、制定聯合審查、監管機制。并且,與各部門共同走訪調研,協同開展平臺及平臺內經營者座談會,了解各主體的經營現狀與困難;通過開展直播主體培訓、縮短主體進駐平臺時間、促進主體與平臺合作等途徑,“點對點”幫助經營主體解決問題、增強底氣,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做優“服務”,激發縣域經營主體的“上線”熱情。
為了激發主體自律,在監管盲區上做“除法”。一方面,創新建立“維權e工隊”,通過“建隊伍、創模式、成機制”的形式,鼓勵“網紅”加入線上維權隊,發揮“網紅”線上優勢,提高社會參與率、提升普法宣傳力。另一方面,發布直播《合規指南》,提取《廣告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要點,發布《桐廬縣網絡直播營銷活動合規指南》,使經營主體能夠對標對表找問題,認真落實好第一責任,持續加強從業人員法律素養。再者,發起規范倡議,倡導平臺經營單位及網絡直播、短視頻經營主體堅持正確導向、合法合規參與網絡經營活動,共建清朗網絡空間,并簽訂《無違規承諾書》,以行業自律、主體自律清掃監管盲點。
(通訊員 姚燁 記者 汪曉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