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12號臺風“云雀”在太平洋上長袖善舞,終于找到了中國錢塘江杭州灣的“口子”,它在入海口附近整整“猶豫”了3個多小時后,于今天10點30分在上海金山登陸,登陸時強度為熱帶風暴級,中心最大風力9級(23米/秒),中心氣壓985百帕。
兩周內有兩個臺風直接登陸上海,為有氣象記錄(1873年)以來首次。
臺風云雀的前世是“冤死”的
2018年第12號臺風“云雀”(Jongdari),第1812號,名稱來源于朝鮮,含義:一種鳴禽。
而臺風“云雀”是替代了原先的臺風“清松”而得來的。
據了解,當一個熱帶氣旋名稱被使用,造成某個或多個成員國家的巨大損失,這個名稱將會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遭遇損失的成員國家可以向世界氣象組織提出上訴,將名稱除名。2000年至2016年,臺風委員會總計除名40個臺風名字,有32個是因為造成嚴重災害而被除名。
“青松”就比較“冤枉”了,因為發音Sonamu近似海嘯英文(Tsunami)造成馬來西亞沿海民眾恐慌所以就被除名了,之后便由“云雀”頂替。所以今年的12號臺風,還是“云雀”這一名稱的首秀。
“云雀”首秀 路徑真的“秀”
氣象資料顯示,臺風“云雀”于7月25日5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并于29日凌晨在日本本州島南部沿海登陸,隨后向我國華東沿海靠近。
在登陸日本之前,“云雀”看起來不過就是個普通臺風。
誰想它畫了個大大的“Ω”,在橫掃日本后進入東海,又打了一個“結”,隨后便直奔華東中部沿海。
據氣象專家介紹,“云雀”路徑的奇葩,可謂是史無前例。一般而言,臺風通常生成于熱帶海洋上,如逐漸向北移動到達中緯度時,由于環境場變差、能耗等原因,臺風強度減弱并逐漸消失;而受到中緯度西風帶的影響,臺風的行進路線也多轉為自西向東移動。
正因為上述因素,能在強大的中緯度西風帶中存活并逆流而行的臺風就非常少,如同“云雀”一般,在北緯34度附近長時間逆襲,橫掃日本后進入東海,并在華東中部沿海登陸,絕對是史無前例。
中國氣象頻道氣象分析師信欣表示,臺風昨天和今天早上的走勢,說明臺風的高低空引導氣流還沒有“商量好”。“好比周末帶孩子去哪兒往,父母和爺爺奶奶有分歧。未來高空說往西,低空說往北,最后一合計,要不去上海迪士尼,成交!”
氣象專家分析,臺風登陸前,從雷達看,結構極不對稱,對流主要在西側,這也是使得臺風內力偏西,進入杭州灣以后一度向浙江嘉興逼近。今天早晨云圖上臺風螺旋形狀已不完整,但能從風向判斷出大致的中心位置,且受多方氣流影響,一直在東西搖擺,所以才有今天上午遲遲不肯登陸的情況。
(記者 陳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