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廊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廊坊全面落實《北京市通州區和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和“四統一”要求,市委、市政府堅決扛起主體責任,北三縣積極履行屬地責任,市直相關部門強化指導協調,搶抓發展機遇,落實落細目標任務,緊緊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全力支持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以激情干事業、挑戰不可能的精神狀態,推動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爭當京津冀協同發展排頭兵。
交通一體化實現新突破。聚焦打造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網絡,北京地鐵22號線(平谷線)已于6月份開工建設,京唐鐵路將于2022年建成通車;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樞紐正式通車,進一步暢通北京城市副中心乃至京東地區交通網絡;4條跨界公路年底前開工,安石路河北段年內完成路基建設,神威北大街、通寶路前期工作扎實推進。密涿高速北延與京平高速對接工程2022年開工建設。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積極進展。今年以來,廊坊與北京方面共同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等招商引資活動,簽約合作項目82個,總投資877億元,完成投資20億元。燕郊高新區與北投集團共同開發建設燕郊北部科學城。三河市以科創園建設為抓手,助推產業發展,已建成各類科創園19個,入駐科技型企業700多家。京廊兩地科技部門對接達成共建科技園區、搭建科技要素對接平臺等共識。三河、大廠2個國家級農業園區與通州于家務國際種業園區簽訂《推進現代種業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圍繞承接產業轉移,該市大力實施產業項目倍增計劃,今年謀劃實施產業項目348項。其中,在建項目107項,完成投資151億元。
公共服務資源共享穩步實施。該市與北京市教委簽訂《關于北三縣地區教育發展合作框架協議》,開展教育管理干部、學科教師專題培訓及示范講學、遠程互動式教研等合作。北京潞河中學三河校區、北京實驗學校三河校區10月12日掛牌成立,落戶燕郊的應急管理大學籌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該市與北京市衛健委簽訂《關于支持廊坊北三縣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合作框架協議》,開展技術幫扶、遠程診療、緊密型醫聯體等合作,北京醫院三河分院及老年病研究中心項目力爭盡早開工建設。北京環衛、北京熱力、北京水務等“京標服務”加快覆蓋北三縣全域。
生態環境聯治共管加快推進。該市對交界地區抓提標,推進生態綠帶控詳規北三縣部分與通州區部分緊密銜接、同步同標,與北京方面共同編制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概念規劃;對內部腹地抓提升,對標通州區,實施城鄉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城鄉環境秩序整治、提升“凈綠亮美”水平、生態環境治理四大集中行動,全面打造優美、文明、和諧的城鄉新形象。北三縣空氣質量與通州區同步改善,大廠回族自治縣與通州區同步執行北京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主要河流國省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實施北運河沿河綠化、節點公園、橋壩改造等工程建設,6月26日,北運河廊坊段與北京通州段同步同時間旅游通航。
政策標準統一逐步推進。該市與副中心(通州區)簽訂政務服務“區域通辦”聯動機制框架協議。453項高頻便民事項、7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區域通辦”。截至10月底,該市共辦理區域通辦事項4900多件,自助服務終端累計訪問1萬余次,方便兩地群眾和企業“家門口”就近辦事。同時,落實“四統一”要求,鞏固統一規劃、統一管控成果,加快推進政策、標準逐步統一。對尚未統一的產業、交通、金融財稅、社會保障及公共服務等方面政策,以及城市建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標準,按照輕重緩急、梯度推進原則,分類施策提出推進逐步統一的具體舉措,明確責任主體,強化保障措施,積極跑辦對接。
一體化發展工作機制日趨完善。該市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建立了主要領導定期會晤、牽頭部門對接調度、行業主管部門常態化溝通等工作機制,共同印發《關于完善一體化聯動發展工作協調機制方案》。兩地三方在日常溝通對接的同時,多次召開專題對接會,共同研究重要事項、重大工程等推進舉措,確保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記者祝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