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放榜季”,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相繼披露,首批基金公司2017年盈利成績單也紛紛亮相。在打頭陣的6家基金公司中,凈利潤從高到低分別是財通基金5.13億元、長城基金2.15億元、景順長城基金1.81億元、金鷹基金4120.44萬元、富安達基金2346萬元、浙商基金978.35萬元。
財通基金:
營收下降,但凈利潤穩定
財通基金在已披露盈利情況的6家基金公司中拔得頭籌,其第三大股東瀚葉股份披露的年報顯示,財通基金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4.59億元,凈利潤5.13億元,凈資產達13.79億元。而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四季度,財通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167.64億元,在123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76位,處于行業中下游。
不過,和2016年相比,2017年財通基金較為出彩的地方是在營收顯著下降的情況下,較好地控制了經營成本,使得凈利潤較為“抗跌”。瀚葉股份年報顯示,財通基金2016年營業收入高達20.96億元,而2017年營收僅為14.59億元,同比減少6億元,降幅達30%。不過凈利潤降幅并不明顯,財通基金2016年凈利潤為5.4億元,2017年為5.13億元,降幅只有5%。
關于2017年營收下滑的原因以及在成本控制上做了哪些努力,《國際金融報》記者曾向財通基金了解詳情,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我們公司有兩個股東均為上市公司,涉及公司經營類數據不符合披露原則,可能不方便透露。但作為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我們不追求短期規模爆發式增長,我們堅信價值投資是公司穩健前行的有力保障和基石,追求業績帶動公司規模和盈利的可持續成長。”
浙商基金:
95.6%凈利潤來自上半年
兩年前高管大換血后,2018年開年就接到了浙江證監局下發的兩份處罰決定書,浙商基金2017年的表現也很讓人期待。
浙商證券2017年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浙商基金總資產3.22億元,凈資產1.35億元。在2017年里,浙商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64億元,凈利潤978.35萬元。據悉,這也是該基金公司營業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與2016年相比,去年浙商基金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達到了95.5%。
然而,利潤同比翻倍,并不意味著浙商基金就從此翻身了。截至去年末,浙商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366.77億元,排名第60位,非貨基資產規模為125.5億元,排名第68位。截至目前,浙商基金共有20只基金,且債基和貨基占比近半,偏股混合基金和靈活配置型基金僅有5只,前景依然不樂觀。
全年看,浙商基金的利潤貢獻呈現上半年和下半年嚴重失衡的現象。浙商證券2017年半年報曾披露,浙商基金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935.69萬元,約占全年凈利潤的95.6%,而下半年僅凈賺42.66萬元,貢獻率僅為全年凈利潤的4.4%。
2016年之前,由于規模和盈利不佳,浙商基金幾乎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使得個別股東心生退意,比如,浙商證券自2014年開始就嘗試轉讓浙商基金的股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股權變更至今仍然處在等待證監會批準的狀態當中。截至目前,浙商基金股權變更的記錄仍然停留在“申請材料接收日、補正日,分別為2017年7月25日、2017年8月1日”。
記者從天眼查獲悉,浙商證券依然是浙商基金的四大并列股東之一,和養生堂、浙大網新集團、通聯資本分別持有25%股權。其中,浙商證券于2017年6月26日成功登陸A股。
景順長城基金:
凈利潤連續三年小幅下滑
作為兩家公募基金公司的控股股東,近日,長城證券控股的長城基金及景順長城基金2017年的盈利情況也公之于眾。
公開信息顯示,長城基金2017年總資產14.9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8.35億元,凈利潤2.15億元。跟2016年的2.23億元相比,長城基金去年凈利潤略有下滑,從過去三年的利率表看,長城基金基本保持穩定。
數據顯示,2017年景順長城總資產15.28億元,實現營業收入8.13億元,凈利潤1.81億元。與2015年以及2016年凈利潤數據相比,景順長城基金凈利潤從2015年的2.9億元、2016年的1.95億元,持續在走下坡路。
公開資料顯示,長城證券是長城基金第一大股東,持有其47.059%股權。除此之外,長城證券還參股了景順長城基金,持有其49%股權。截至2017年四季度,長城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含貨基)分別為701.24億元、740.72億元,在公募基金中分別排名第41位、第39位。從兩家公司的非貨幣資產規模看,景順長城基金公司為550億元,而長城基金僅為369億元。
金鷹基金:
規模翻倍,凈利潤大幅下滑
Wind數據顯示,金鷹基金去年資產管理規模幾乎翻倍,達451.72億元,在公募基金中排名第53位,但規模的增長并沒有為其帶來營收和凈利潤的提升。
越秀金控3月15日披露的年報顯示,金鷹基金2017年營業收入3.31億元,凈利潤4120.44萬元,而該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4.45億元,凈利潤6013.51萬元。相較之下,金鷹基金2017年營收減少1.14億元,降幅為25.62%,凈利潤減少1893.07萬元,降幅為31.48%。
關于2017年營收和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國際金融報》記者曾向金鷹基金相關負責人了解詳情,但截至發稿前,本報沒有收到任何回復。
去年底,金鷹基金經歷了控股股東更迭,廣州證券出讓了控股股東地位,東旭集團以3.377億元的總出資持有金鷹基金66.19%的股權,掌握了絕對控股權,而廣州證券1.23億元出資如今只能持股24.01%,退居第二大股東。
富安達基金:
大股東凈利潤下滑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四季度,富安達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42.81億元,在123家公募基金中排第98位。盡管規模排名靠后,但盈利能力基本穩定。
南京證券發布的2017年年報也披露了富安達基金的盈利情況。年報顯示,富安達基金2017年期末凈資產4.4億元,營業收入1.34億元,凈利潤2345.98萬元,而其2016年期末營業收入1.68億元,凈利潤2457.73萬元。和上一年度相比,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了小幅下滑。年報顯示,南京證券目前持有富安達基金49%股權,系其第一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富安達基金的大股東南京證券是新三板掛牌的券商,受去通道、降杠桿大環境的影響,南京證券2017年營收以及利潤總額均出現下滑,其中營收13.85億元,同比下降7.67%,利潤總額5.44億元,同比下降16%。主要原因在于,經紀業務與投行業務下滑比例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