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阿膠最近很火!
這兩天,年利潤超過20億的東阿阿膠,又因為一項影響利潤僅325.55萬元的會計估計變更更火了。
阿膠來自于驢皮,這次火也是因為驢。而且是因為東阿阿膠通過這項會計估計變更,讓驢“長壽”了,讓驢值錢了。
滿篇的會計語言。簡單地說,就是東阿阿膠認為過去把種驢的工作年限認定為5年是不科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可以工作10年;再有一點就是過去工作五年后,驢就不值錢了,只有賬面價值的5%,而實際情況來看,即使老了退休了,驢的價值還剩一大半。
這項會計估計變更對公司的利潤影響也只有325.55萬元,但是作為明星公司,這個舉措還是火了。這顯然出乎公司意料。
“沒想到這么多人關注,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公告一下而已。”公司方面表示。
該人士顯然不認同部分市場人士所持的“操縱利潤說”。的確,300多萬的利潤影響,對于年凈利潤超過20億元的東阿阿膠而言根本不會放在眼里。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公司進行這項無足輕重的會計政策變更呢?公司方面解釋稱,“原來毛驢養殖數量少,大多數用于研發,所以折舊年限短,基本上是5年。近幾年經過繁育,生產性毛驢多了,研發的占比就相對少了,所以按毛驢正常生長周期來看,折舊年限差不多10年。”
公司方面進一步解釋說,“殘值率5%是目前絕大多數養殖行業內的標準,比如豬牛羊雞等。但是毛驢比較特殊,到達報廢年限后,種公驢和種母驢可以用于屠宰,屠宰的話,按照現在市場的驢肉、驢皮價格,算下來要遠高于5%”。
說白了,驢皮、驢肉這幾年價格呼呼漲,看看你早餐的“驢火”現在多少錢了?再看看阿膠的原料驢皮這些年漲了多少?
有媒體報道稱,十多年驢皮價格暴漲百倍,目前一張驢皮價格達到了2000元-3000元,“驢皮的價值占一頭驢的至少30%。”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所以當公驢不再配種,它依然可以剝皮熬膠、殺驢賣肉,為其東家創造價值,因此其殘值也就隨市場行情水漲船高。
對于生物類資產的折舊年限、殘值率甚至是資產盤點、收入確認,近年來頻頻引起市場的關注,因為這里面太容易藏雷。
遠的有老祖宗的古訓“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近的有“游來游去”的扇貝。被現實撞的頭破血流,投資者自然也就長知識了。驢之火,非因驢,而是更加聰明的投資者。
當然了,除了聰明還不夠,聰明者如果要真想搞明白,還得學會兩個詞: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在會計處理上,生產性生物性資產是要進行折舊的,而消耗性生物資產則計入存貨,不需要折舊。而這里更是老司機們套路小散的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