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萎靡不振的聯想集團(3.71,0.00,0.00%)“屋漏偏逢連夜雨”:5月4日,香港恒生指數(30530.68,127.87,0.42%)有限公司宣布,從6月4日開始,聯想集團將被從“恒生指數50只成份股”中剔除,由石藥集團(21.1,-0.30,-1.40%)取而代之。
由于離真正被踢出恒生指數還有一個來月的時間,筆者預估,這個消息將持續發酵,如果沒有意外,將成為聯想集團今年上半年的最大負面消息,深刻地影響聯想集團的股價和市值。
恒生指數的成份股具有廣泛的市場代表性,其總市值占香港聯合交易所市場資本額總和的90%左右。被納入其中的企業,是名副其實的標杠企業;被踢出,意味著發生了從卓越到平庸的質變。
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企業的股票市值和成交額排名。聯想集團被除名,意味著聯想集團的市值已經大幅縮水,無法滿足恒生指數成分股的高標準了,股民對聯想集團也是信心不足,“日活”大減。
在過去十年被踢出恒生指數的股票,股價平均損失了48%,聯想集團是更上一層樓,大大超越這個數,達到56%。聯想集團曾經市值過千億,現在掉到了只有515億,正好被攔腰斬斷。
這也是聯想集團被第二次踢出恒生指數陣營。聯想集團在2000年被第一次納入恒生指數,六年后被踢出,2013年被重新納入。現在看來,要第三被納入恒生指數,難度可能要比以前大得多,用的時間可能更長。目前的聯想集團,無論是從電腦、筆記本業務,還是智能手機業務,都在大幅萎縮,急劇下滑,短期內重振輝煌的可能性極小。
人類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這是聯想集團在意氣風發的上升期推出的一句廣告語。當時,這句一語雙關的廣告語,借助聯想集團廣告的轟炸式投放,幾乎婦孺皆知,深入人心。
人類進步,確實需要聯想,這是勿庸置疑的。但此聯想非彼聯想,也就是說人類并不一定要用聯想集團的產品,這也是勿庸置疑的。
隨著科技進步,用戶體驗升級,聯想集團的產品已經跟不上用戶不斷升級的需求,也落后于競爭對手的腳步太遠。技術落后造成的產品質量差勁,帶給消費者的體驗滯后,是聯想集團業績大幅下滑的根本性因素。基于這個原因,人類沒有聯想,用戶將會更好;被恒生指數除名,意味著聯想集團投資價值在萎縮,股民亦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更好。
當然,除了用戶和股民,確實有一小撮人,尤其是以楊元慶為代表的聯想高管值得用“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去質疑。雖然這些年聯想集團的業績在萎縮,但聯想集團高管的薪酬卻在年年看漲,楊元慶的年薪過億,是中國企業界年薪最高的高管之一,遠遠超過格力電器的董明珠。然而,這些年來,楊元慶對聯想集團的貢獻乏善可陳,在他帶領下,聯想集團沒有重振雄風,而是向著深淵加速滑落。
聯想手機掌門人劉軍及其團隊曾被楊元慶斥為“拿著榔頭都敲不醒”。現在來看,其實,拿著榔頭也敲不醒的,更是楊元慶自己。
由于聯想的移動業務越做越萎靡,從2013年的中國第一,到2014年的中國第三,到現在被消費者遺忘,
如果聯想集團從人才到戰略,從管理到產品,沒有顛覆性改變,聯想集團要重振風,那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于企業來說,21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和時間。聯想集團已經錯過了太多時間窗口,也沒有人才來幫聯想集團扛起紅旗向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