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閃崩的股票不在少數,但這只股票就連停牌都沒能抑制住連續的跌停,注定榜上有名。
2018年1月31日-2月14日連續走出7個跌停板,期間一度停盤4天,半個多月股價腰斬。
這家跌出翔的公司就是——鳳形股份(22.870,0.05,0.22%)(002760.SZ)主營為耐磨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
如此跌法,來不及撤退的散戶慘遭悶殺是無疑了?那么號稱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公募基金有沒有踩中地雷的呢?
面包君忍不住去翻了翻鳳形股份最近幾份定期報告,還真發現了公募基金的身影。
根據年報數據:截止2017年底,“東方精選混合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 (以下簡稱“東方精選”)位列第十大股東,同時也是第六大流通股東。
往前翻,在鳳形股份2107年三季報的十大流通股東中還沒有東方精選的身影。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判斷,東方精選在2017年四季度建倉或者加倉鳳形股份。到了2018年一季末,東方精選已經從十大流通股東中消失。
簡單的說,東方精選在2017年12月份之前建倉或者加倉鳳形股份,2018年1月份至3月份清倉或者大比例減倉。2018年1月底,鳳形股份股價連續跌停,半個月內腰斬,東方精選有沒有踩中地雷呢?
根據公開的資料,我們無法獲知東方精選的持倉成本和減倉價格、時間,因此無法判斷盈虧。
暫且不論東方精選是否能盈利,對照基金自己此前披露的季報,這只基金選擇鳳形股份作為投資標的進行投資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不符合東方精選所宣稱的投資標的選擇標準。
財報顯示:鳳形股份的業績一直不算太好,而且2017年鳳形股份公布三季報時就已經出現虧損,為什么還要重倉這樣的股票呢?
再往前翻,鳳形股份的高管及大股東2016年就陸陸續續的減持離場,東方精選為什么還要一頭扎進來呢?
下面我們就先從鳳形股份上市前后的業績看起。
業績撲街,鳳形股份年報遭到深交所問詢
2015年6月11日鳳形股份登陸A股,然而上市首年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就出現雙降。直到2017年鳳形股份的總營收雖然恢復增長,但歸母凈利潤虧損8509.57萬元,同比下降931.84%;扣非凈利潤的虧損更是達到10757.84萬元,同比下降355.26%。
根據上圖數據不難看出,鳳形股份在上市之前其總營收就一直處于下降狀態,歸母凈利潤也呈下滑狀態,扣非凈利潤在2016年就已成虧損狀態。
再來看看2018 年的一季報,鳳形股份的歸母凈利潤147.6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7.77%,但扣非凈利潤仍舊虧損641.6萬元。
如此不堪的業績甚至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在鳳形股份公布年報之后,深交所于2018年4月25日向鳳形股份下發了年報問詢函。
問詢的內容包括:公司報告期內虧損以及最近兩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負;公司沖回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依據是否充分和合理,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等。
有財務常識的人,翻翻財報數據不難判斷出,鳳形股份的業績確實不咋地。東方精選建倉或者加倉是在2017年四季度,那不妨看看東方精選2017年三季報的數據是不是出現了逆轉。
財報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已經虧損1456.27萬元,同比下降230.48%;扣非后凈利潤的虧損達到2980.80萬元,同比下降122.17%。仍然是虧損的。
投資于優質公司?東方精選選股標準存疑
機構投資者選中了績差甚至虧損公司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持倉鳳形股份的機構不止東方精選一家。東方精選甚至不是倉位最重的,為何要重點談他家呢?
問題在于對于鳳形股份的投資與東方精選自己宣稱的“投資目標”明顯背離。看一下東方精選的定期報告截圖:
東方精選公開披露的“投資”是:“重點投資于高速成長的優質上市公司”。投資策略是“自下而上的精選個股(包括債券)”。
然而根據近幾年鳳形股份的業績來看,它既不屬于高速成長的公司,也不是質地優質的上市公司。東方精選的基金經理選擇他的依據是什么呢?
所謂“自下而上的精選個股”,是不是要看公司的財務數據呢?如果看了,是如何判斷出這是一家“優質上市公司”的呢?如果已經判斷出這不是一家優質上市公司,那基金的風控部門是如何進行風控的?
根據鳳形股份2017年的年報數據計算,東方精選在2017年年末持有鳳形股份81萬股,截止年底參考市值約3556萬元。
而根據東方精選2017年4季度報告:截止2017年底,該基金所投資的個股排在第十的長園集團(17.360,0.00,0.00%)持股公允價值約5551萬,占基金凈值的2.51%。相比較來看,東方精選對于鳳形股份的持股市值,雖然沒有進入前十大重倉股,也不算是一筆小投資了。
放下業績不說,鳳形股份的高管及大股東在2016就有大批減持動作,作為2017年才對鳳形股份投資的東方精選來說,如此明顯的減持都沒有對基金經理選擇標的帶來警示作用嗎?
董高監及大股東九鼎早已撤退,東方精選卻悄然入場
根據深交所的數據顯示:鳳形股份在上市不到三年的時間里,董高監一共減持21次,其中20次是發生在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之間,期間11名高管累計減持56.91萬股,累計減持參考市值2332.97萬元。
雖說數量與金額與其他上市公司相比不算大,但其減持的價位在37-55.23元之間,均處于該股股價的中高位。
除了以上董高監的減持,鳳形股份大股東蘇州文景九鼎投資(22.370,-0.15,-0.67%)中心和蘇州嘉岳九鼎投資中心也在2016年開始陸續減持撤離。
在上市之初,蘇州嘉岳九鼎投資中心(簡稱 “嘉岳九鼎”)和蘇州文景九鼎投資中心(簡稱“文景九鼎”)共持股鳳形股份1500萬股,持股比例分別為10.23%和6.82%,分列第三大和第四大股東。
嘉岳九鼎與文景九鼎同屬“九鼎系”,是九鼎投資(600053.SH)旗下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兩大機構于2011年進入鳳形股份。
截止2018年1月底,嘉岳九鼎和文景九鼎共計減持5次,累計減持776.88萬股,參考市值約3.1億。
其中文景九鼎在2016年7月5日-8月10日之間一共減持3次,參考市值1.53億元,減持完成后持股僅剩2.15%。
而嘉岳九鼎在2016年的高點附近以交易均價53.7元減持190萬股,一年后2017年10月13日嘉岳九鼎再次減持176萬股,兩次減持累計參考市值1.53億元。
這些減持記錄都是可以通過公開數據查詢到的,尤其是2017年10月份的減持,就發生在東方精選四季度建倉前后。人家大股東和董監高都大手筆減持了,難道沒有引起東方精選基金經理和風控部門的警覺?
東方精選的業績情況如何呢?
2017年四季報顯示:2017 年 10 月 1 日起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基金凈值增長率為-5.85%,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 2.20%,低于業績比較基準 8.05%。
2018年一季報顯示: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3月31日,基金凈值增長率為-8.39%,低于業績比較基準7.99%。
投資業績這么差,到底是股市行情不好,還是你家的選股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