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桐廬馬術亞運場館七要素氣象站建成,全省56個競賽場館以及1個亞運村、5個亞運分村(運動員分村)自動氣象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實現了亞運賽事專項氣象觀測的全覆蓋。
“從氣象上分析,亞運會期間,正值杭州地區的夏末秋初,短時暴雨、雷電、冰雹、大風、高溫、臺風等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而皮劃艇、射擊、射箭等戶外項目對氣象條件非常敏感,受氣象影響更明顯,因此亞運會氣象服務保障工程項目的主要目標就是強化夏季氣象要素的監測能力,尤其是對突發強對流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捕捉能力,同時開展信息網絡改造,完善亞運氣象信息網絡支撐系統,以更好地為亞運會保駕護航。”杭州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屆時,“天氣預報員”們將如何服務本次亞運會的呢?
記者了解到,這些氣象站除了能實時監測場館周邊的溫度、濕度、雨量、氣壓、風向風速、能見度等常規氣象要素,還有針對馬術、沙灘排球、水上運動等特殊賽事需求的舒適度、沙溫、水溫等氣象觀測。
為專門給杭州亞運會氣象保障工作服務,氣象部門還新增了一批智能觀測設備,配備了便攜式手持自動氣象站,部分場館還布設了基于人工智能視頻識別技術的天眼識別系統,將提供分鐘級實況氣象信息,為開展精細化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提供數據支撐。尤其還能針對舒適度進行觀測,把各種氣象要素疊加在一起算出人體舒適度指數,以此模擬人體感知度。
比如,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開幕式都在體育場內舉行,里面的溫度、濕度與外面氣象站的數據略有差別,此時就需要體積更小的便攜式氣象站,能夠觀測得更加準確,讓服務更加精細。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便攜式氣象站的設置同樣很有講究,不能設置在空調附近,選擇的位置既要保證數據的準確,也需要有代表性。
由于亞運會很多比賽項目是在室外,本身受氣象條件影響大。精確掌握場館氣象要素的變化,對于比賽的正常開展尤為關鍵。比如帆船比賽只有風保持在3米到20米/秒之間,風向擺動小于50度,能見度1500米以上,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比賽才能進行;高爾夫比賽時場地處于空曠的山坡地帶,遭受雷擊的概率較高, 如果比賽時收到雷電預警,根據預警等級會安排運動員等及時疏散撤離至安全區域,比賽也會因此中斷。因此,及時、準確的天氣預報不僅能影響賽事的進程安排,也與各項賽事能安全有序進行息息相關。
(通訊員 麻碧華 張韻佳 記者 周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