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深圳市統計局發布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經濟運行情況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21791.18億元,同比增長7.1%,兩年平均增長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8.98億元,同比下降1.2%,兩年平均下降2.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876.16億元,同比增長5.1%,兩年平均增長3.0%;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3896.03億元,同比增長8.3%,兩年平均增長5.9%。
深圳市統計局表示,總的來看,前三季度深圳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同時也要看到,嚴峻的內外部形勢仍然存在,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刻不容緩。下一步,全市將努力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工業生產方面,深圳處于持續恢復狀態。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兩年平均增長3.2%。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其中,工業機器人增長64.6%,兩年平均增長57.6%;3D打印設備增長11.3%,兩年平均增長1.03倍;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量分別增長2.39倍、1.10倍,兩年平均分別增長51.7%、61.0%。專精特新企業增長迅猛,其工業增加值增長39.1%,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34.3個百分點。
固定投資方面,深圳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下降明顯。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5.2%,比2019年同期增長5.7%,兩年平均增長2.8%。其中,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同比下降17.8%,非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同比增長5.7%。
對外貿易方面,深圳進出口總額增勢良好。前三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25107.51億元,同比增長15.2%,兩年平均增長8.8%。其中,出口13501.46億元,同比增長13.5%,兩年平均增長6.1%;進口11606.05億元,同比增長17.2%,兩年平均增長12.1%。同時,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1.5%,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79.9%;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6.9%,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1.3%。
財政收支方面,深圳增長平穩。前三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96.44億元,同比增長7.9%;稅收占預算收入比重為83.2%,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21.53億元,同比增長7.3%。
此前,10月27日,北大匯豐智庫官方微信發布《灣區經濟分析報告》認為,橫向比較四個一線城市以及珠三角其他制造業城市,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市經濟增長只能說差強人意。
《灣區經濟分析報告》稱,深圳二季度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受地產投資收緊影響,呈現同比負增長。根據其計算所得分析,同比數據不佳其實背后有去年夏季地產投資基數較高的原因,如果從環比看,三季度地產投資與二季度基本持平。從相比2019年兩年的平均增速看,三季度相比二季度有小幅上行。
《灣區經濟分析報告》認為,地產投資總體遇冷最主要是受今年以來全國及區域層面地產政策調控的力度明顯加大影響,這既包括需求端的購房條件、學區房政策變化,也包括地產企業融資端的“三條紅線”,還包括深圳首創的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等。2020年深圳房價上漲是存在明顯的非理性因素的(此前作為全國二手房占一二手房總成交比例最高的城市,價格上漲更易導致供給側捂盤惜售),今年一季度出臺的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格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打擊地產投機,深圳樓市成交量自此縮水明顯,據統計上半年深圳全市二手房成交31925套,環比下跌42.1%,同比下跌31.8%。
《灣區經濟分析報告》認為,深圳是典型的受益于疫情影響下出口持續高增長的城市。但是今年二季度以來,出口和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特別是工業中起到支柱性作用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速明顯放緩,一季度低于深圳GDP增速1.5個百分點,二季度則未對外公布數據。深圳ICT行業的代表性企業華為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下滑29.4%,其中手機等消費者業務營收下降幅度超過40%,支柱性產業景氣度較低給整體經濟帶來下行壓力。
此外,《灣區經濟分析報告》亦認為,深圳仍有較大債務擴張空間,穩定經濟增長的工具箱較豐富。2020年末深圳債務規模占其當年GDP比重約3.2%。縱向看,從2019年開始債務規模正加速擴張,2020年底債務余額較2018年已擴張近6倍;但是橫向看,深圳市2020年的債務規模占比相比其他一線城市仍很低(北京市這一比重為16.7%,上海市為17.8%,廣州市為12.5%)。深圳的隱性債務規模明顯低于政府債務,深圳政府也宣布2021年將實現政府隱性債務全部清零。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