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進入新時代,要守住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成為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
一年前,北京市曾在《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規劃》、《東壩地區規劃建設方案》中明確指出,東壩未來將以高標準建設第四使館區,成為國際組織與交往活動集聚區、服務貿易與跨境消費引領區、文化交流與形象傳播窗口區、國際服務與智慧生活體驗區。
而今,伴隨著地鐵12號線順利通洞、聯合檢修庫主題結構順利封頂,以及東壩南二街西延線、單店南路西端施工穩步推進等基礎設施捷報似雪花般飛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東壩,正以朝氣蓬勃的姿態向著未來進發。
東壩:當國際交往與商業CBD強強聯合
北京的城市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在這一定位中,前三項功能都與“首都”的城市身份密不可分。
東壩,是一塊典型的“先規劃,后發展”的地區。根據《東壩地區規劃建設方案》內容所述,東壩正是未來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的體現,該地區將重點打造國際交往、高品質公共消費、國際貿易合作三大功能板塊。可以說,“首都”需要一個國際交往中心,而“北京”最后選擇了東壩。
之所以選擇東壩,首先就與朝陽CBD密不可分。
朝陽CBD的發展歷史已有20余年,基本已經形成以國際金融為龍頭、高端商務為主導、文化傳媒聚集發展的產業格局。在僅僅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著全北京65%以上的外資金融機構和90%以上國際傳媒機構,擁有外商投資企業250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160余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5家。
朝陽CBD既是我國國際化資源最豐富區域之一,也是北京外向型經濟的標桿區域。自貿CBD是既國貿、望京之后的第三個朝陽CBD,該區域規劃自2014年始,于2020年隨著“兩區”一同落地。
金盞園區規劃中的占地面積約12平方公里,建筑規模超過1000萬平方米,其中半數建設用地已經處于已拆待供狀態,是強調“減量發展”,嚴控大拆大建的北京為數不多規整連片,市政基礎扎實完備的待開發園區。
2021年,金盞南區與東壩北區合并,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正式成為東壩發展版圖上的一部分。在《東壩地區規劃建設方案》中,東壩地區規劃范圍約35.5平方公里,其中,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管理范圍就占約12平方公里,占比近三分之一,是東壩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
從地理上看,整個東壩地區以壩河為界,分為壩河南、壩河北兩塊。壩河北又進一步劃分為東區、中區和西區。其中,東區就是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中區則被稱為國際組織集聚區,國際交往板塊中規劃的第四使館區就坐落于此地。此外,該地區還要錨定“第二個三里屯”,沿北小河建造商業街,建設高品質公共消費新高地和一站式國際文商旅目的地。
使館區的建立,意味著未來該地區將承接各種國際組織等開展的官方性國際會議、國際論壇、外賓接待等外事活動;另外,還會負責各種交易博覽會、品牌文化節、貿易洽商會等商貿活動的舉辦。依托于諸多外事活動與國際交流活動,各類經貿、科技、文化等交流合作平臺都將落于此地,最終成為一個國際資源的重要洼地。
其次,“第二三里屯”的建設,可以容納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街區式濱水商業區、中國時尚展示區、主題休閑娛樂區、城市航站樓、軌道時尚商街等高端消費形式,未來將成為輻射周邊乃至全北京的嶄新國際商圈。
最后,依托于地理位置上的毗鄰關系,未來伴隨金盞國際金融中心、民航清算中心等項目的逐步落地,自貿CBD將圍繞第四使館區,聚焦國際綜合商務合作的核心功能,推動國際免(退)稅消費中心的建立,完善免稅消費、預辦登機一體化試點的規劃設計,實現國際商品貿易、進口服務展銷、汽車新零售中心等跨境消費功能。
國際交流與高端商務的相互促進,將成為東壩地區經濟增長的最強力的發動機。
城軌融合:當交通樞紐與城市功能極致結合
交通,是商務發展不可或缺的前提。從地鐵規劃來看,未來將有三條軌道在東壩地區匯聚。
首先是在建中的地鐵3號線,該線路一期工程西段西起東城區東四十條站,東至朝陽區東風站,大致呈東西走向,二期將連接東四十條、三里屯、朝陽公園等重要站點,可以說是將北京核心地帶連為一體。全線通車后,從三里屯到東壩“第二三里屯”僅需25分鐘。
其次是地鐵12號線,該線路西起海淀四季青站,東至東風、管莊路西口站,遠期還將延伸至曹各莊北站。從東壩地區看,12號線將在東風站與3號線,在管莊路西口站與3號線和正在規劃中的R4線實現換乘。從全線來看,將連接起4號線、5號線、8號線等12條線路。
此外,尚在規劃中的R4未來將聯通兩大國際機場,途經國貿CBD,與地鐵3號線、12號線于管莊路西口三軌交匯,形成軌道交通樞紐。
除地鐵外,地上交通方面,東壩路互通式立交規劃已確認,未來將無縫接駁東五環與機場二高速;安德大街與東壩大街等規劃干道已啟動招標,未來將建成城市封面級景觀路。依托于互通互聯的立體交通格局,東壩將成為平行麗澤樞紐、副中心樞紐的未來北京三大樞紐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東壩地區對地鐵這一重要城市交通進行高效利用。其推行的“城軌融合”開發思路,將使城市與軌道高度一體化。未來東風站、北崗子周邊500米半徑內將布局90%以上的城市功能和70%以上的建筑規模,實現站點周邊用地功能高度復合。
“城軌融合”不僅能高強度利用北京珍貴的土地資源,最大限度發揮交通帶來的商業活力,還能為未來東壩居民提供步行可達的最大商圈。
壩河北西區,主要承載東壩地區商業與居住功能。早在2021年第三批次土拍中,京投發展就直接拍了三塊東壩的地鐵上蓋地塊,也就是現在的北熙區。
北熙區,是京投發展TOD智慧生態圈5.0代表作,于城市超級樞紐底盤上直起立體集約社區,通過地鐵直接接駁城市商業綜合體,將社區、軌道、城市無縫連通,可以說是繼承并發揚了“城軌融合”的精神內涵。
根據第13次北京市黨代會報告,北京是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在未來北京的發展規劃上,要注重集約效率,堅持“小而精”。北熙區將這一極簡美學推到極致,不僅在建筑外觀上堅持蘋果式簡約結構,在功能規劃上更是最大限度利用了城市的每一立方空間。
比如通過小區主干道和次干道的線路規劃,轉換層電梯使蓋上蓋下與商業之間實現立體共融;又比如在上蓋打造北京首個空中森林,將綠化完美植入建筑空間之內,達到“苑中有園,園中有樓,樓中有屋,屋中有景”的效果。可以說,北熙區就是北京未來城市建設的最好范本。
目前,東壩地區就是朝陽區發展的重中之重,醫療、教育、商業等配套設施正在逐步完善,城市綠化、景觀建設也在逐步推進。東壩,確實還需要一段成長時間,但若要暢想北京未來的模樣,還請將目光落在這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