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森林”推出可樂味氣泡水,內部項目代號為“YYDS”。而就在7月初,王老吉帶著草本可樂碳酸飲料“星群可樂”再戰國內可樂市場。“可樂”在中國乃至全球飲料消費市場,的確可以稱之為“神”一般的存在。股神巴菲特自1988年買入可口可樂以來,這家消費巨頭的股票已經飆升了2000%以上。可樂目前仍然是伯克希爾的第四大重倉股。將視線拉回國內,2020年,我國碳酸飲料行業CR3達到了91.2%,而茶飲料和功能飲料的行業CR3分別為57%、46.5%。足見行業集中度之高。
值得玩味的是,在過去5年,除了娃哈哈與名仁競相爭奪可樂老三的位置,其余品牌只能望其項背。但毋庸置疑,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一直以絕對優勢牢牢占據行業的頭牌。更為殘酷的是,在絕大多數消費者的認知中,“可樂”這個品類就沒有這兩家巨頭之外的存在。只是,事實上中國本土可樂從未斷過國貨崛起的“念想”。
“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鹿角強調,可樂產品只是種嘗試,甚至“大概率失敗”。但同時,對這款產品研發周期又達到三年,顯然是早有規劃。客觀上,可樂飲品堪稱國際巨頭們最核心壁壘,在研發、生產、渠道、乃至營銷上,都有著歷史優勢。“不會說可樂是更重要的產品,一定要去推。有上百種新品,如果符合前期對于產品判斷的話,就可以嘗試,再慢慢迭代。”作為“元氣森林”最核心品類氣泡水業務負責人,鹿角如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描繪該公司品類擴張路徑。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上世紀通過收購的方式,不僅僅變相占領了國產碳酸飲料市場的的售賣渠道。還在于向世人宣告:中國沒有本土可樂,也不存在任一可以與我匹敵的“梟雄”。如今,“元氣森林”也躲不過這場持續的較量,飲料巨頭對“元氣森林”的圍剿早已展開。多家媒體曾報道,由于飲料巨頭的鉗制,“元氣森林”此前遭遇了赤蘚糖醇斷供;飲料瓶瓶胚、瓶蓋斷供;供應鏈合作伙伴中斷合作等多重危機。于是,“元氣森林”一口氣投資了55億建成5座工廠,在些工廠中又建成了18條無菌碳酸產線。
到了今年,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依然對“元氣森林”虎視眈眈。“兩樂”都曾在各自的內部會上殺伐果斷,“下定決心干倒元氣森林”。“兩樂”最擔心的是,在家長對控制小孩喝可樂的基礎上,若“元氣森林”繼續強調包括可樂在內的含糖飲料不健康,那么在新一代年輕消費者中,可口可樂就成為了“全民公敵”。如今,“元氣森林”真的帶著更健康的“可樂”打入了市場。但這一次,“元氣森林”選擇“偷偷的進村,開槍的不要”。在銷售渠道上,“元氣森林”短期內沒有選擇大面積鋪貨,只在電商平臺和部分線下渠道售賣。用“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鹿角的話來說“就是想試試”。畢竟“元氣森林”內部也曾擔心:“我們一旦嘗試做可樂味飲料,會不會激怒可樂大廠。因為我們的體量和國際巨頭相比,就相當于一個小指頭,很容易被一巴掌摁死。”
《2021水飲創新趨勢報告》顯示,口味性飲料產品,包括果汁、茶飲、乳飲的生命周期較短,一般2—3年就走完生命周期。氣泡水的爆品邏輯下,“元氣森林”要持續打造爆品,可樂味的氣泡水是其有野心的押注。唐彬森顯然也感受到了這種壓力,接受采訪時表示,2022年“元氣森林”要回歸一家傳統公司,未來三年保證50%-60%的年化增長。
即便是在最暢銷的產品面前,“元氣森林”也無法違背軟飲行業既有的規則,產品、供應鏈、渠道缺一不可,慢慢來,才有可能成為長青企業。同樣是摸準了時代脈搏,“元氣森林”能否在可樂的腹地攪個天翻地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