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贛閩文化交流,整合兩地旅游資源,推進景區融合發展。10月14日,由通天寨景區聯合寧化縣石壁鎮在大畬古戲臺,客家非遺進景區暨文旅招商推介會”,來自贛閩兩地的非遺傳承人、餐飲行業、旅行社、游客代表共計60余人參加 。活動通過商品展銷、小吃品鑒、直播帶貨、招商項目推介、旅游線路推介等方式開展,讓現場人員享受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贛閩非遺項目展示
本次活動共展出石城筆硯、寧化擂茶、石城燈彩、客家織繡、木活字雕刻、石城肉丸等贛閩兩地非遺項目20余種。
石城硯:是江西省的傳統手工藝品,屬于十大名硯之一。以石中有花紋圖案著稱于世,清·曾興仁《硯考》中譽之為“花蕊石”,因產于江西省石城縣龍崗鄉的黃石山,又名為“黃石”。石藏于深澗中,溫潤如玉,撫之如嬰兒肌膚,發墨快而不損毫鋒,石品豐富,石色斑斕,是制硯的上乘之石。
石城王潤生毛筆:系老筆工王潤生所手創,因其出生于管城子之鄉臨川,故自幼深得鏤竹里毫之真傳,溺冠時即為行業中之翹楚。王潤生制筆七十余年,其制筆過程選料精良、制作技藝精巧、成品優質,具有尖、齊、圓、健、不開叉的特點,寫起來行云流水,比較流暢,吸墨也好,枯筆潤筆用起來均得心應手。
石城肉丸:是通過在特別制作的石質料缽中加工的,石城肉丸品種繁多,按主料、烹飪等方法分,有豬肉丸,魚肉丸,羊肉丸,牛肉丸,煮肉丸,蒸肉丸,油燒肉丸以及肉餅,肉糕,獅子頭、冬筍肉丸,肉拙子,魚甫,魚拙子等。其形圓色白,味鮮質軟,口感松爽,享有盛名。石城肉丸制作技藝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寧化擂茶:寧化客家人制作擂茶的習俗相傳已久,熱情好客的客家人,為了招待客人,感謝親朋好友關心與幫助,都有請人吃擂茶的習俗。寧化客家擂茶,不僅能解渴、充饑,還能清涼降火、消痰化氣、健脾養胃。由于擂茶中有青草藥、芝麻、炒米、炒豆等多種佐料,故擂茶具有清香、爽口、味道獨特的口感,深受客家人的青睞。
石城燈彩:自古以來,石城就是客家先民東進閩西、南下粵東的交通要塞,素有“閩粵通衢”之稱,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也是客家民系最大中轉站。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客家先民創造了許多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許多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資源,石城燈彩就是贛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客家織繡:織繡是用棉、麻、絲、毛等紡織材料進行織造、編結或繡制的工藝。中國織繡工藝品種繁多絢麗多彩。主要有刺繡、織錦、緙絲、抽紗、花邊、絨繡、機繡、繡衣、繡鞋、珠繡、地毯、手工編結等。
木活字雕刻:寧化木活字印刷術是活字印刷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700多年悠久的歷史。2011年,寧化木活字印刷術被列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5年寧化縣被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入首批“中國印刷博物館福建印刷文化保護基地”,為全國首批印刷文化保護基地。
特色商品展銷及直播帶貨
本次活動共展出石城白蓮、翻秋花生、茵陳茶、石城米粉、寧化薏仁、孔坑茶等贛閩特色旅游商品30余種,現場品鑒兩地各種特色小吃10余種。同時,在抖音平臺開通直播帶貨,吸引了大量的粉絲和網友。
旅游線路及招商項目推介
縣通天寨景區管委會就石城旅游線路及獎補政策進行了重點推介,石壁鎮人民政府就相關招商項目及優惠政策進行了推介。
贛閩一家親:本次交流推介活動,將進一步深化贛閩兩地的區域旅游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客源護送、互惠雙贏的交流目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