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際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7%時,便意味著該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而當這個數字上升至14%,則將迎來深度老齡化社會。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比重的上升,全社會所面臨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亟待重視與解決。
目前,隨著養老投資教育的普及,不管是“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正處于人生“拼搏期”的“90后”,還是初入職場的“00后”,大家紛紛開始為自己的養老生活做規劃。尤其是在今年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后,各類養老投資產品更是備受矚目,前景廣闊。
我們不妨用“養老金替代率”的概念將問題具體化。作為衡量養老舒適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指的是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根據世界銀行的建議,養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70%才能夠維持退休前后生活質量持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中國的平均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82%,在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社會背景下,預計未來這一數據還將持續走低。因此,對居民個人來說,提前布局養老投資勢在必行。
了解了養老投資的必要性,接下來就涉及到了如何選擇合適的產品。一般來講,資管市場中的養老投資產品覆蓋全面,包括但不限于商業養老保險、銀行理財與公募養老目標基金等。這些產品的風格定位不同,風險等級與收益水平也存在差異,不少投資者很難做出抉擇。
其實,類比其他領域的投資,上述產品可以看做是養老領域的“資產配置”,大家根據自身需求與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合理規劃即可。綜合來看,養老目標基金是相對更符合長期投資需求的選擇。首先,公募基金在養老金的管理方面存在天然優勢,在嚴格法律法規管控與成熟的監管體系之下,投資者的“養老錢”能夠得到很好的安全保障。其次,養老目標基金的定位也相對清晰,即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從而爭取超額收益。所以,長期來看,選擇養老目標基金是合理提高養老替代率的辦法之一。
結合當前全球資本市場震蕩的大環境,投資者不妨將養老目標基金作為長期投資的資產配置選擇。建信基金梁珉認為,隨著國內稅收遞延政策的完善和相應配套制度的推出,養老FOF或將成為大家養老賬戶中的“默認選項”。近期,擬由他管理的新產品建信優享進取養老目標五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FOF)也已經與大家見面。據悉,該產品將嚴控風險屬性,采取獨有的“HI+AI”策略,力求為投資者獲取長期的增值回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