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雙萬”新起點,東莞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11月11日下午,由東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東莞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承辦、博士科技協辦的“數字新時代 科創領未來”——東莞人才創新創業分享沙龍直播活動在松山湖創新創業社區舉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東莞人才創新創業分享沙龍活動的舉辦,是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為牽引,成就各領域人才創新創業就業夢想的橋梁,更是為東莞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高質量發展凝才聚智、提供支撐。本次在線上開展東莞人才創新創業分享沙龍活動,協同國內科研院所、科研平臺進行推廣,為深入落實東莞市人才強市發展戰略全方位賦能。在直播間中,三位創新創業人才代表與主持人通過“主題分享+訪談交流”的方式,闡述自身對“莞愛人才”、“成長之城”的體會。通過觀看直播、“騰訊會議”平臺等待連線交流的高層次人才代表踴躍提問,活動線上觀看人數達2000人,受到了創新創業人群、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廣泛關注。
本次活動特邀東莞市先端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東莞市先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大灣區(東莞)樣機快速開發聯盟秘書長楊云生,南山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南方都市產業智庫委員張恒,萬策資本董事長戴青與一眾創新創業人才暢談扎根東莞這片熱土創新創業的實踐和奮斗歷程,深入了解三位老師對目前東莞市“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轉型升級浪潮的看法和觀點。
楊云生老師通過東莞市先端技術轉移研究院“數字樣機”服務平臺作為案例,為人才們解讀東莞本土中小型企業在科技創新、先進制造轉型路線上的痛點難點,結合在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平臺載體賦能呈著增強的環境下,如何利用東莞先進制造水平的領先優勢,搭建從創意源頭到樣品小批量生產的“安全、快捷、便利”通道。
楊老師表示,希望通過聚集創新創意,從源頭引領創新創業風潮,在各級政府政策的扶持下,為不同行業領域全方位賦能,鼓勵初創企業勇敢創業、勇于攻關,攜手跨越產業化最殘酷的死亡谷。
張恒老師以自身創業歷程與經驗,講述了自身作為技術人才創業維艱,奮斗以成的故事。張老師在初創階段中得出“失去平臺背書、缺乏業務常識、打破認知局限”三大寶貴經驗,也引出了他這次分享的主題“創業維艱”。分享結束后,來自東莞市數字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市場部負責人、高級工程師何振亮在騰訊會議上隨即向張老師提問:“作為初創企業的掌舵者,您認為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打磨自己,成就自己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鍛煉核心技能,把技能變功能。”張老師如是回答,“隨著商業的進步,積極迭代認知,并在這個不斷成功和挫敗的過程中淬煉心智,同時要擅于總結,擅于跳出框架,逐步形成頂層思維。”最后,張老師發出了對處在創新創業階段的高層次人才的寄語“愿所有努力的人都不被辜負,愿所有的夢想都能起飛。”
“人生就像滾雪球,當我們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把小雪球放在長長的雪坡上,不斷積累,越滾越大,優勢越來越明顯。”
通過股神沃倫.巴菲特的名言,萬策資本董事長戴青老師開始了以自身職業生涯為案例主題分享。戴老師作為萬策資本的創始人,既是創業者也是投資人。在投資的過程中,戴老師專注投資新能源、智能制造領域硬科技項目,并全過程與創業者披星戴月,全方位為初創企業出謀劃策,全力助推東莞從“東莞制造”向“東莞智造”蝶變升級。“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戴老師的職業履歷正是印證了這一箴言,也讓我們進一步反思,是否自己的創新創業思維,陷入了“久在樊籠里”的誤區中。”一位線上參與互動的院校代表表示。
在新征程上,東莞實現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這與“海納百川,厚德務實”的城市精神一脈相承。東莞晉級千萬人口大市,人口紅利正轉變為人才紅利。“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和“技能人才之都”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全市人才總量達283萬人,高層次人才超過20萬人,省級創新科研團隊連續十年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在“雙萬”新起點上,以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是東莞搶抓風口、穩中求進的最大底氣。
“數字新時代 科創領未來”東莞人才創新創業分享沙龍是由東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創立的高層次人才交流活動品牌,旨在落實東莞全力推進新一輪“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和“技能人才之都”2.0的工作部署,為各領域人才創新創業就業提供分享交流平臺,為人才交流合作搭橋牽線,吹響“是人才,進莞來”的引才號角,以活動品牌影響力加快打造東莞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
在11月23日,東莞市人社局將舉辦2022年東莞市高層次人才交流活動總結大會暨博士博士后產業生態發展系列論壇,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引領東莞數字經濟發展新篇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