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連捷,恒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副主席,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現任福建省工商聯副主席、晉江市慈善總會會長。在慈善事業上,許連捷多有榮譽。他先后被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授予“光彩事業獎章”;被省委統戰部、省光彩事業促進會、省工商聯評為“光彩事業先進個人”;榮獲第六屆、第八屆、第十屆“中華慈善獎”,民政部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全國百名“愛心慈善獎”等獎項。而在家鄉,許連捷被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泉州慈善家”,被晉江市人民政府授予“慈善大使”等榮譽稱號。2021年1月在中央統戰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全國工商聯聯合召開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民營經濟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許連捷以疫情期間“不計成本、不求回報”的責任擔當,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民營經濟先進個人”。
矗立在晉江千年古鎮安海的恒安集團總部,一直都保留著最初的模樣。到訪的客商時常感慨,“這么大的集團,怎么不花點錢重新建一座全新的總部大樓?”
熟悉恒安創始人許連捷的合作伙伴都知道,他將錢花在了他認為更有價值的地方——慈善這個事業上,許連捷花了“大錢”:成立30多年來,在他的推動下,恒安集團贊助各類公益事業累計超20億元。僅許連捷及其家族的各類捐款就達10億元以上。
許連捷對慈善的投入和影響,不止于自身。而作為晉江市慈善總會創會會長,在他的引領下,晉江越來越多企業家投身公益慈善事業,越來越多晉江人,將慈善當作向上的力量。
如今,晉江市慈善總會已經走過二十年,帶動的捐贈早已超過170億元,累計受益困難群眾18萬多人次,覆蓋教育、醫療衛生、老人福利、扶貧、鄉村建設等事業。許連捷無比動容,“我很高興,現在有很多晉江企業家和我一樣,愿意把慈善當作一份長期去做的事業。”
慈善之行,風起晉江;晉水湯湯,家國恒安。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企業到一座城,許連捷不僅見證晉江慈善風尚的興起,更用身體力行引領更多晉江企業家“向上”“向善”。
“淋過雨,總想給別人撐傘”
“慈善這件事,人人都可以參與。這就是晉江現在的大眾行善文化。”
“不計成本,不求回報,全力支持一線抗疫,直至疫情結束。”這是恒安集團創始人許連捷面對國內新冠疫情許下的諾言。
2020年年初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包括湖北在內的不少地方因交通管制,連小小一片衛生巾也無處可買。為了節省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節約救援時間,不少醫護人員值班期間不敢上廁所,生理期甚至用保鮮膜“救急”。
“我是又心疼,又心急!”許連捷看到了戰“疫”一線的報道后,當即拍板,“湖北防疫一線醫護人員的衛生巾,恒安全包了!”
而在家鄉遇到疫情時,恒安集團通過泉州紅十字會捐贈2000萬元。2022年3月27日,晉江市慈善總會聯合市總工會、工商聯發出“愛心接力同心抗疫”關愛新晉江人募捐倡議書。恒安集團第一時間響應號召,捐贈1000萬元現金。其中,許連捷個人就捐贈了300萬元。
回望這三年,恒安集團累計捐贈物資和現金7500余萬元,捐贈物資涵蓋衛生巾、防護服、消毒濕巾、消毒洗手液、成人紙尿褲、嬰兒尿褲、生活用紙等,都是實實在在用得上、能用好的。
與國家共命運,是許連捷一貫的想法。每在社會大災大難之時,恒安集團總是出現在最前沿。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特大水災,2003年非典、南方雪災,恒安都快速反應,在第一時間捐款捐物。汶川大地震時,恒安快速反應,積極捐款,并帶動了晉江企業捐款2億多元,許連捷和恒安先后為汶川和雅安地震災區捐款1500萬元和1800萬元。
不僅如此,恒安還在湖北、湖南、廣西、福建等省份老少邊窮地區通過投資辦廠,安置就業人員上萬人,為推動光彩事業、繁榮當地經濟做出了貢獻。2013年,恒安還為省光彩事業捐款5000萬元。
事實上,相比于其他行業來說,恒安集團做的是“小本生意”。“恒安一包紙巾幾毛錢,一包衛生巾幾塊錢,利潤是一點點省出來的。”深知打拼不易的許連捷,在吃穿用度上從不追求奢靡,但在慈善事業上卻一擲千金。
早年輟學的遺憾,讓許連捷在捐資助學上一直堅持。1997年,在共青團中央組織的一個會議上,一名貧困女大學生的發言深深刺痛了許連捷的心。回到晉江后,他馬上安排恒安集團捐資1000萬元人民幣,建立了當時金額最大的中國大學生跨世紀發展基金暨恒安自強獎學金,迄今已資助了數千名大學生。
淋過雨的人,總想著也能為別人撐傘。
在恒安最初創業的幾年中,就曾面對嚴峻的現實挑戰,公司賬上一度無法支付員工薪水。為了讓員工能夠過好年,許連捷在安海鎮上從街頭走到街尾,找以前的生意伙伴借錢。他們1萬元、2萬元地將錢借給了年輕的許連捷。其中一家經營大米的周姓夫婦,二話不說就把年底收到的貨款連同硬幣零錢全都借出去,整整10萬元,在當時堪稱“巨款”。
這些匯集而來的錢,幫恒安度過了年關,也讓許連捷對安海、晉江始終飽含感情。他無數次在采訪中提及這個往事,對當年不易的感慨已經淡然,內心的感恩卻越發醇厚。
于是,“奉獻”兩個字被許連捷寫進了恒安集團八字企業精神中,掛在了總部大樓大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晉江慈善的發展也是如此。
作為晉江市慈善總會創始會長和現任會長,許連捷仍然記得晉江慈善總會動議、創立的全過程。
“大家都抱著慈善的初心。”許連捷說,晉江最早的捐贈主要還是依靠海外鄉賢,而到晉江市慈善總會成立的時候,晉江在地的企業家的參與度越來越高。這種慈善的傳遞、接力,是晉江慈善擁有今天這個成果的關鍵。“不只是企業家、華僑,慈善這件事,人人都可以參與。這就是晉江現在的大眾行善文化。”
“有心,比有錢更有力量”
“錢不在多。一塊錢,就是一份心力。有心,比有錢更有力量,更能影響人。”
緣起善念,忠于善行。在許連捷等晉江企業家和黨政機關的推動下,2002年,晉江成立市慈善總會,許連捷擔任首屆會長。晉江也開啟了民間慈善的新篇章。
截至2022年4月30日,晉江市慈善總會累計募集善款41.94億元,累計投入27.18億元開展解困、助學、助行、助聽、復明、安居、熒屏文化、被征遷困難補助、關愛母親工程、兩癌特困婦女救助、扶助被征地低保人員養老保險等慈善活動和根據捐贈者意愿定向至教育、敬老等慈善公益項目,累計救助困難群眾18萬人次,受益人群延伸至新晉江人。
數字背后不只是量的積累,更有質的變化。
“風氣完全變了。”這是不少市民的感慨,以前紅白喜事拼排場,現在捐款成了新風尚。
2003年,晉江市慈善總會就向全體理事會成員發出簡辦節約、捐資行善倡議,引導社會各界把簡辦俗事的節支捐贈慈善公益事業。截至2022年4月30日,總會接收移風易俗節約禮金捐贈達18.3億元,占慈善捐贈總額近半。
恒安集團更是其中的積極踐行者。早在1990年,事業剛起步的許連捷,就以父親許書典的名義在后林村設立老人基金會,為全村60歲及以上的老人每月提供養老補貼;2008年,許連捷以父親的名義,捐款1億元設立書典慈善基金;2010年,企業成立25周年之際,設立1億元恒安慈善基金;2014年向養正中學捐款5000萬元;2015年在企業成立30周年之際,捐款2億元設立恒安慈善基金;2015年5月,許書典家族成員許連升先生愛女返親,捐贈1000萬元;2016年12月,許書典家族成員許連升先生愛女返親,捐贈1000萬元;2019年5月,捐贈300萬元用于安海淑惠幼兒園建設;2020年6月,捐贈1000萬元用于晉江市少體校建設;2021年10月,捐贈安海后林老人會300萬元用于慰問60周歲以上老人。
許連捷自己參與,并樂見這種變化。他告訴記者,這三年疫情期間,晉江不少企業在慈善領域反而更加踴躍。
解決隔離人員的三餐這個事情就是很好的觀察窗口。“當時報名支援的企業很多,都要排隊才有機會送上餐。”許連捷說,“不是你企業錢多,就可以給隔離點提供用餐。大家都有這份心,都很主動。”
他回憶起這兩年的變化和細節感受。“之前排隊做核酸,老年人有優先做的安排,但是,就有很多老年人堅持讓年輕人先做——‘年輕人做好了,好討生活去,他們比較辛苦。’這種風氣很好。”
而對于慈善,許連捷說,捐一塊錢也代表了一份心意。“有向善的念想,才更重要。”
“這是一種氛圍,不是說你捐多少錢,而是一種心態的改變——我有錢了,看到有困難的人,就主動來幫助。這也給人帶來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發自內心的喜悅。”許連捷告訴記者,“錢不在多。一塊錢,就是一份心力。有心比有錢更有力量,也更能影響人。”
“要把這份事業一直做下去”
“我很高興,因為看到越來越多晉江企業家把慈善當作了一份要長期堅持的事業。”
如今,許連捷在恒安集團企業這個商業戰場上已經退居二線,但為了更好地在家鄉慈善事業上發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他仍保留“晉江市慈善總會會長”的職務。
“別的頭銜、職務可以卸下來,這個職務很重要。我還要在這里面做事情,發一份力。”許連捷笑著說,這是他新開啟的一份事業。
這也是所有晉江企業家的事業。
許連捷認為,企業正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要的力量,企業家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可支配的資源也越來越多。企業和企業家社會地位正在迅速提升,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在日益加大。
“晉江市慈善總會也是如此,已經集聚了晉江眾多企業家社會群體和資源,我們身上的能量越大,責任也越大。”許連捷說,社會慈善的推動,不能只依托黨政機關的推動,像慈善總會這樣的社會組織及其背后的企業家群體、社會大眾,更要唱主角,才能帶動更多人、整個社會一起向善,這是晉江慈善實踐的實際經驗,也是這么多年積累下來的重要成果。
從海外鄉賢,到在地企業家的積極捐贈,再到每個市民的盡己所能。在慈善之風的吹拂下,晉江的慈善種子綿亙不絕,在新的時代開出了新的慈善之花。
在許連捷的發動下,在晉江市慈善總會的示范和影響下,目前晉江市已登記注冊的公益慈善組織將近200家,累計募集善款170多億元,企業、個人及市直機關單位設立冠名慈善基金258個,捐贈達35.23億元,已形成以市慈善總會為龍頭,鎮慈善協會、村慈善組織、慈善基金會和冠字號慈善協會,以及青年企業家商會、異地商會組織等共同織就的立體化慈善網絡,書寫了全國少見的縣域慈善的生動實踐。
而在企業家群體中,許連捷的做法也讓更多企業家家族加大了慈善投入和慈善覆蓋。近年來,包括安踏集團成立的和敏基金會,寶龍集團的溪邊村“實踐”,形成了慈善的新風貌,正將晉江的慈善事業推向新的發展格局。
“包括‘英林心’在內,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新的慈善方式、模式出現。應該說,我們各個層面的慈善已進入晉江人的心里,外化在晉江人的行動中。”許連捷說,“晉江的慈善經驗值得總結和發揚。”
站在晉江市慈善總會成立二十周年的節點上,“看到越來越多晉江企業家把慈善當作一份要長期堅持的事業,越來越多晉江人把慈善當作應該做、樂于做的事。”許連捷很高興,“我也要持續把慈善這件事堅持做下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