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無懼風險、沖鋒在前,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時刻準備著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在人民群眾最需要幫助時,義無反顧伸出援助之手,他們是一座城市的守護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醫師。
以白衣為甲,以身軀為盾,醫師群體筑起了一道道守護生命健康的防線。他們迎風逆行,始終恪守初心使命;他們低調卻不失光彩,用行動訴說著平凡的偉大;他們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以實際行動詮釋醫者的責任與擔當;他們從早到晚忙碌的身影,讓溫暖在城市中流動。
12月30日,由新華社客戶端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城市守護者,中國醫師說”十城醫師公益沙龍系列活動成都站舉辦,此次活動讓大眾對醫師這個職業有了更加真實而立體的認識,多了解、傾聽他們的故事,給予他們尊重和理解,對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具有推動作用。
來自四川各地的醫師代表齊聚沙龍現場,分享著從醫生涯中的難忘經歷,用一個個真實的診療故事,展現了真實而立體的醫師形象,一幕幕暖心的畫面猶在眼前。
多位醫師親歷分享 實際行動暖人心
一心撲在抗疫前線,缺少陪伴有愧家人
“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成都市溫江區人民醫院感染管理部主任顏麒麟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
她一心撲在抗疫工作最初的基礎建設,白天親自到工地上開辟隔離病區“戰場”,晚上回去繼續翻查資料,為收治患者做了充足的準備。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每一個環節可能存在的漏洞和薄弱點,都逃不過顏主任的一雙火眼金睛;工作繁忙時基本每晚都通宵達旦,只能減少對病危父親和高三女兒的照顧陪伴,“雖然我無愧于醫師職業的使命,但有愧于我的家人……”沙龍現場顏主任激動的說道。
被患者掛念8年,溫暖的醫患守護
你信任我,我治愈你。來自都江堰市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李麗在現場講述了8年前接診的一名老年病患的故事。老人家里經濟困難,李主任主動聯系科室申請減免病人治療費用,還帶領科室的醫生護士給予老人更多的照顧,幫助老人順利渡過難關,用樸實的行動詮釋了責任的真諦,也極大的提升了患者對醫生的信任。
康復出院后老人特意留了李主任電話,逢年過節都會主動關心問候。李主任換了電話號碼并在朋友圈對親朋好友做了告知,由于老人不會上網,因此原號碼一直打不通,放心不下的他連坐了好幾個小時的車,匆忙趕到了李主任所在的醫院……“作為醫生,更多的時候都是在關心別人,突然有這么一個能夠掛念自己的患者,覺得特別暖心。”醫患之間的雙向奔赴,讓大家看到了寒冬中最溫暖的模樣。
背起單肩包“疫路”堅守,做大眾信賴的健康“守門人”
哪里有感染風險,哪里就有成都市新津縣武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科主任鄧杰文背著單肩包出現。作為一名社區醫務工作者,他說自己肩負著健康“守門人”的責任。
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面臨艱苦的環境、繁重的工作、被感染的風險,他沒有一絲猶豫,收拾東西就出發去支援了,當時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負責隔離酒店十層樓的生活物資、垃圾清理等。
完成支援任務準備撤離的時候,看到隔離人員高高興興的走出酒店,還有人點外賣對醫務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工作得到肯定后還是很有成就感的”鄧主任這樣說道。之后,高速公路、高鐵站都曾有他工作的身影出現;到現在,鄧主任的工作重心由防控轉移到救治,在基層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健康保障工作。
堅持隨訪17年,幫癌晚期患者延長生命
成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核工業四一六醫院副院長邵繼春回憶了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的難忘經歷。
當時醫院接收了一位前列腺癌晚期患者,基于當時的醫療水平和條件給他進行了治療,術后效果不錯,醫患配合度也非常高,邵院長堅持對該患者進行隨訪長達17年。
17年后,邵院長轉到另家醫院工作,此時病人的病情發生變化,出于對邵院長的信任選擇跟隨治療。與此同時,社會整體醫療技術和水平也在提升,原來不可及的醫療手段、藥物,如今變得可及、可用,邵院長帶領團隊對他給予了新的藥物及治療方案,幫助患者延長了5年的存活時間,“能夠存活22年,這對于一個腫瘤晚期患者來說是一個奇跡”,邵院長說道,這一切這離不開國家醫保的利好政策、醫學科技的快速發展及醫師群體的堅守付出,給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的同時,也激勵著他在醫學道路上繼續前行。
在“最前沿”守護患者健康,以實際行動詮釋醫者擔當
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是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更是用心愛護病患的醫者仁心。成都市瑞恩糖尿病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黃香德經常把“一定想辦法解決病人的問題”掛在嘴邊,他接觸的病人多數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體質較弱,擔心他們被感染。
當有的小區實行臨時管控時,黃主任首先關心的是這些病人有沒有藥用、降血壓血糖的藥品夠不夠,“不夠我來想辦法!”想盡一切辦法幫患者送藥到家,同時黃主任也會對病人進行耐心開導,“有問題跟我聯系,我的電話24小時開機”,他始終認為,讓病人有能戰勝疾病的信心很重要!
直面嚴峻考驗,顧了工作少了生活
這段時間,幾乎每個醫院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急診,壓力比較大。成都市金堂縣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劉軍現場講述了他所在醫院的工作情況,“周一開始上午80多個號,下午60多個號,經常是手都診麻了,第二天繼續上班坐診”,劉主任表示,醫生護士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而他的愛人同樣也是一名醫護工作者,他們的日常顧了工作、少了生活,并肩作戰,奮戰在醫務前線!
醫者有愛,傾情幫扶
3年幫扶,扎根彝區,經歷了高反失眠的痛苦、滾石滑落的驚險、山高路陡的艱辛,早就不記得走了多少高山路,穿爛了多少雙鞋,臉上掉了多少層皮……成都市金牛區金建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陳定軍分享了在大涼山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故事。
期間有次下鄉服務路上,遇到一位情況異常的孩子,陳主任詢問后得知孩子患有中耳炎,而當地衛生院治療條件有限,主動邀請到自己所在的幫扶中心幫助治療;而陳主任作為藥劑科醫師,也會常備一些藥物,治療結束后又把生活常用藥物拿給了孩子家長。
不僅是醫療救助方面,陳主任在生活方面也進行了很多對口的幫扶,鄉民拿出家中的土豆、臘腸送給他,表達著對陳主任的尊敬及感謝。
既當醫生,又當家屬和陪護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肖兵主任在之前的診治過程中,遇到了一位八十多歲的腦梗患者,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很多基礎疾病,其兒女不能來到身邊照顧,家里經濟也比較困難。
老人住院期間,肖主任就擔起了醫生、陪護、家屬的多重角色,不僅僅是從醫療診治方面,也從生活方面給予了力所能及的幫助,最終幫助老人康復回家,踐行醫者大愛,盡顯醫者奉獻擔當。
以感恩之名,向醫師群體致敬
以上是沙龍現場8位醫師分享的故事片段,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為這個寒冷的冬日增添了溫度。隨著“城市守護者,中國醫師說”公益沙龍的舉辦,相信公眾也會加深對于醫師群體的了解、理解和尊重。他們無疑是最重要的城市守護者之一,幫助患者擺脫病痛,給無數家庭帶去希望,更在危機時刻挺身而出;一掛白衣,看似無奇,卻是人民生命相托時的那道光。
此外,沙龍現場主辦方還向到場醫師所在的醫院捐贈了健康物資,以表達對醫師職業的尊重和對醫師群體的慰問。
一年又一年,醫師群體始終與我們一路同行。他們是一座城市的守護者,一個個暖心的舉動,濃縮了一座城市的溫暖,成為了生動的時代表達。據悉,此次公益沙龍活動后續還將在多個城市舉辦,一起為愛接力,呼吁社會給醫師群體多一些理解和關愛,向所有平凡而偉大的醫師致敬!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