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長安雅集——吃點心唱大戲·點心里的中國故事”主題活動在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空間舉辦。活動以“點心模具”為主題,邀請“于小菓”品牌創始人于進江作為主講人,生動展示了中國傳統點心模具背后的戲曲故事和文化內涵。本場活動由《茶界中國》總導演劉嘉主持。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作奎出席此次活動。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吸引了眾多戲曲愛好者和文化藝術愛好者參與。
傳統點心激活文化基因 聯結古今打造國潮點心IP
活動現場,于小菓點心模具博物館創始人于進江把精選的三十多塊以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和中國吉祥紋樣為主題的模具進行了展示,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戲曲文化背后的廣泛應用與聯合發展。同時,品茶、賞戲、觀餅成為此次雅集的活動亮點,嘉賓以“茶會”相聚,欣賞中國古代戲曲點心模具的精美雕刻藝術,重溫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是一次難得的文化體驗。
中國戲曲發展是中國文脈發展的組成部分,戲曲文化不僅僅止步于舞臺,還深深浸潤于我們的生活之中。于進江稱,中國人在茶余飯后,經常會討論戲曲,因此戲曲和茶飲有著天然的聯系,以點心帶動戲曲文化的傳播也有天然的優勢。于小菓點心模具博物館十多年來致力于傳統文化的發掘與復興,搜集了來自中國各地上百枚以戲曲文化為主題的點心模具,甚為珍貴。這些點心模具涵蓋了不同地區戲曲的劇種、劇目,甚至是失傳的典故,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戲曲文化實用性與藝術性的佐證。
于進江以點心為橋梁,以戲曲點心模具為核心,打造于小菓國潮點心IP,將當下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既講述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文化故事,又通過點心弘揚了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一茶一會再現文人雅集 尋古探源活化客家文化
活動現場展現的三十多塊模具大部分來自于福建和廣東地區,作為客家文化和傳統文化的聚集地,這些模具深刻體現了福建地區的民風民俗,同時也是中原文化隨著客家文化南遷的佐證。宋朝時期,磨喝樂模具中已經大量出現戲曲故事的題材,隨著中原主流文化的南遷,戲曲題材的糕點在客家人聚集的福建三明地區留存下來,看大戲、吃帶有戲曲故事的糕點,成為中國戲曲文化發展中獨具特色的傳承方式。
現場陳設的模具中有如“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岳飛抗金”“白蛇傳”“西廂記”等,充分顯示出中國人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既有“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傳承,又有“生婚壽喜”人生大事等不同場景的戲曲文化展示。這些模具保留與傳承了中國人優雅從容的生活意境,這種經過歲月沉淀的歷史之美值得反復品味。
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王海茹說:“此次長安雅集活動構建起傳統點心與中華文化之間的橋梁,同時借助精美絕倫的古代戲曲模具,讓嘉賓觀眾領略了東方美學。希望此次活動可以帶領大家重溫古代文人‘一茶一會’的精神內涵,為傳播以戲曲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為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品牌項目,“長安雅集”堅持不斷探索以“沉浸式體驗中國文人美學生活”為特色的新模式,策劃舉辦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專場文化活動。此次活動也是一次具有探索意義的體驗活動,不僅展現了中國傳統點心模具背后的戲曲文化故事,更以新的視角推動了戲曲文化傳播和多樣性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