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農業生產周期長、資金周轉慢、抗風險能力弱等特點,導致農業產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提出了“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要載體”“以家庭農場為主要服務對象”“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要服務對象”三種主要的融資模式,同時強調要“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發展普惠金融。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中國鄉村金融市場潛力巨大,是商業銀行重要的發力點。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8)》,截至2018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達22.9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全國農業貸款余額達17.7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全國共有農戶(含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余額為16.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
在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投向中,農業貸款占比最高,且持續上升。2018年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達23.6萬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22.9%。商業銀行在我國鄉村地區的信貸投放呈現出加速向大中型企業、城市地區集聚的特征。
從我國商業銀行在鄉村地區的信貸投放來看,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鄉村金融服務對象主要包括農戶、農業企業、涉農中介機構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根據央行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根據農業部數據,截至2017年末,全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468萬家,家庭農場超過1100萬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了3.8萬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173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了84萬個。隨著城鎮化推進,農村人口進一步向城鎮轉移,進城農民工的數量持續增加,并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就業。預計到2020年,進城農民工將達到2億人以上。
(1)深耕鄉村市場,深耕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主體;
(2)針對不同的主體,采用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3)建立健全鄉村金融服務體系,從源頭上解決鄉村金融服務不足問題;
(4)加強與政府溝通,共建合作機制,不斷拓展鄉村金融服務領域。
最后,商業銀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參與到鄉村金融市場:
(1)針對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并通過完善相關的政策扶持體系,推動相關信貸產品創新和業務發展;
(2)針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推廣訂單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服務;
(3)針對鄉村旅游、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積極開展投融資服務;
(4)針對農村電商產業,積極開展支付結算和網絡金融服務。(通訊員:柯西潮)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