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全球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商IPRdaily中文網公布了《2023上半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TOP 100》排行榜,海爾智家以3087件公開的專利申請,連續9次登頂榜首,海爾智慧家庭累計公開專利26421件。
2023年上半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前十名)
連續領跑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榜,展現了海爾在專利布局以及科技創新方面的引領實力。在智慧家庭之外,海爾在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大健康等領域也持續有專利突破:在國內,海爾累計獲得12項國家專利金獎;在全球,海爾累計專利申請9.7萬余項,海外發明專利覆蓋30多個國家。
萬物始于微而后成。海爾的科技創新始于用戶需求,這些專利背后的技術,其源頭往往是從一個微小的細節開始,釋放出巨大的創新潛能。在滿足用戶需求這條道路上,海爾科技創新沒有終點。
科技創新打造美好智慧新生活
以創造高品質生活為目標,用戶的需求,正是海爾專利布局的想象力與源動力所在。狹窄的縫隙、微小的毛絮……那些在不經意間被“湊合”的瞬間,卻被海爾科研團隊作為重要的技術創新方向。
1、平嵌科技:讓家電家居融合“嚴絲合縫”
冰箱,在廚房里“格格不入”——兩側要留出2cm以上的散熱距離,還比櫥柜凸出一塊,因為行業內大多數冰箱的深度都在660mm左右,而傳統廚房的櫥柜縱深卻在600mm左右,冰箱“天生突出”。這不僅讓廚房利用率和美觀大打折扣,還會帶來磕碰的安全風險以及打掃難題。
“不能湊合,讓產品貼近用戶,而不是用戶適應產品?!痹谶@種想法驅動下,海爾冰箱科研人員通過20萬次開合試驗,突破了132項專利技術,原創了底部前置散熱技術和超薄發泡技術,成功將冰箱閃縫距離縮小到“0cm”,并以594mm的整機厚度,完美嵌入櫥柜,開啟了冰箱行業“平嵌”的新賽道,也填滿了用戶的美好廚房。
2、離心水幕科技:167項專利只為打造健康空氣
“關門關窗也擋不住風沙”“窗只開了個小縫,家里卻積了一層灰”……春季,是沙塵天氣多發的季節,更是一年一度的“花粉季”,不敢出門、不敢開窗,對于容易呼吸道過敏的人群,呼吸質量該如何保障?
一場暴雨后空氣會變得清新干凈,海爾空調研發團隊的靈感正是源自這里。利用高速旋轉在空調內部形成19層水幕簾,將“臟空氣”中的灰塵、螨蟲、毛屑、甲醛、異味、病毒、棉絮7類空氣污染物盡數洗凈,并釋放水分子、負氧離子等健康因子,離心水幕科技由此誕生,獲得167項專利,讓家里時刻保持雨后般清新的空氣質量。
3、雙向嵌合科技:將洗干集成機降至“黃金高度”
國內外“洗干組合”的高度普遍在170厘米以上,而根據《2022年中國居民身高體重健康數據報告》,我國18-44歲男性平均身高174厘米、女性為161.4厘米,有的家庭常備一個小板凳,就為了能踩著操控洗衣機和干衣機的面板。
“標準是可以被打破的,只要用戶需要,那就勇往直前地探索。”高端家電品牌卡薩帝的科研團隊將傳統結構全部推倒、重新設計,歷時792天,更迭上百套模具,實現了“洗烘雙筒一機集成”,在洗烘容量不變的情況下,降低到1.5米“黃金高度”,讓用戶獲得操作抬手不過肩,拿取衣物更方便的舒適體驗。這20厘米的高度,凝聚了289項專利。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款產品還搭載了卡薩帝首創的3D透視烘干科技,就像給干衣機加上了“眼睛”,透過衣物表層檢測干濕度,解決夾層衣物“外干內不干”的烘透難題。
科技創新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高質量發展
“科技報國,創新為民”,科技創新在為用戶帶來更多美好生活體驗的同時,也在改變著產業發展的方向,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持續的動力,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可能,這既是科技向上的使命,也是產業創新的方向。海爾正加速推進數智新生態建設,以數字化解決方案為千行百業帶來更多可能。
1、首創3D結構光測量系統:外觀缺陷100%檢出
在傳統的工業生產中,質檢環節主要依賴于人工視覺對產品表面的劃痕、產品尺寸等進行識別、測量和分析,不穩定且精度低,而且在實際應用中,也容易出現應用場景窄、數據分析及利用困難等問題,影響數據要素流動。
為此,海爾集團旗下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首創了3D結構光測量系統,系統中建立了1000多個部件圖像數據庫及檢測算法模型,可以對78種箱體表面尺寸、外觀缺陷等22項尺寸進行自動判定,而后檢測結果與質量管理系統實時并聯,自動追溯。
3D結構光測量系統突破了64項專利,實現產品尺寸、外觀缺陷等問題檢出率達到100%,監測精度細到0.01毫米。
2、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于礦山:讓“井下世界”可視、可管
在淄博金鼎礦業的礦區,此前上線的二維呈像的可視化監管系統,難以直觀顯示礦區狀況與人員安全、設備運行狀態,管理人員仍然很難實時管控井下作業情況。
為此,金鼎礦業與卡奧斯共同建設了數字孿生可視化管理平臺,對近100公里的礦道進行透視、解構,不僅井下重點區域的情況一目了然,設備、人員及安全生產狀態都可實時查看,而且能夠聯動礦區13個子系統平臺,實現生產管理與數字孿生現場管理無縫連接,沉淀了30項專利。
3、數字技術應用于能源:助力工業園區省電、減碳
在“雙碳”目標下,作為“用能大戶”,工業園區是行業、區域、城市碳減排的關鍵。傳統的能源管理手段在智能化、數字化方面有待提升,導致園區難以實現能源調控和優化。對于任何一個用能的企業來說,加快數字技術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應用與融合、培育發展新優勢迫在眉睫。
今年4月,卡奧斯智碳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合肥正式上線。卡奧斯科研團隊探索了560多個場景,沉淀了1000余套能源解決方案,突破了40項專利成果,以技術創新激發綠色發展新活力。
該平臺目前在長豐下塘工業園區先行先試,初步實現下塘工業園區企業能流、碳流數據展示等13項功能,打破不同能源體系間的信息壁壘,建立能源數據共享機制,預計全年實現園區綠電發電量約3億千瓦時,用熱成本降低10%至20%,減碳近40萬噸。
科技創新開啟數字城市發展新時代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集中區,更是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隨著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加速推進,新科技賦能下的更多智慧場景也在為城市管理提效。
1、智慧應急體系:打造城市“智理”管家
城市,是一個龐大而又無時無刻不在高速運轉的系統,街道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高架橋林立……在這些“看得見”的交通與建筑背后,還有供水、供電、熱力、燃氣等無數網絡構成的城市“大動脈”。想要對這些“隱形”的基礎設施進行管理本就并非易事,更何況是要將它們的異常“消弭于未然”。
依托海爾海納云370余項專利技術,推出了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一切“隱形且微小的變化”都變得可視了。管理者能夠直觀地以“一網統管”的智慧應急體系,對燃氣、供水、排水、熱力、橋梁、管廊、地鐵隧道、消防、電梯九大細分場景的60余種城市風險隱患,進行風險評估、實時監測、報警預警、輔助決策與協同處置等,為城市裝上“千里眼”“順風耳”,讓城市環境宜居、韌性發展、智慧管理。
2、智慧血液安全管理方案:助力城市急救醫生
血液是生命之源,在醫療救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傳統的血液管理存在信息孤島,配血、取血、用血流程耗時長。而在許多急救中,留給取血到輸血的時限卻往往只有短短幾分鐘。
在海爾生物醫療創新布局的“一網協同”智慧血液城市網下,血站和醫院間的信息孤島不復存在,血液從采集、制備、存儲、發血、配送到臨床應用可以全流程追溯和冷鏈監管,實現了城市血液資源的共享共治,讓急救零等待、血液零浪費、信息零距離。海爾生物醫療首創的城市智慧血液安全管理方案,突破了148項專利,讓臨床用血的時長從20分鐘縮短到1分鐘,為生命創造更多可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以“時代的企業”為目標,海爾正以更多高質量專利技術,為高品質生活和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