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山海為遠,但為創新而行。
在7月10日,由中德科技園控股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創新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暨第九屆德國企業沈陽行活動中,中德雙方政商界代表、專家學者、企業及社會各界人士等500余人聚首沈陽,聚焦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以下簡稱“中德園”),謀創新、找機遇、話未來。
在這里,人們親歷中德創新合作“朋友圈”的持續破圈、擴容,共享“國際沈”高水平對外開放帶來的新機遇、新成果。同時,也見證著中德園作為中國制造與德國工業4.0戰略合作試驗區,“打造中歐合作新標桿”的目標愈發彰顯,當好沈陽建設國家先進制造中心“發動機”的馬力愈發強勁。
展示“西”引力
成立4年來,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創新委員會采用政府引導、企業化運營模式,搭建起智庫咨詢平臺、對外合作平臺、學習分享平臺、解決實施平臺、產業發展平臺等五大平臺,在汽車、工業互聯網、智能裝備、雙元制教育等領域實現人才、項目、產業的有效融合,推動中國市場與德國技術優勢互補。
創新之路越走越寬,助推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形成近悅遠來的強磁場。截至目前,中德園集聚外資企業127家。其中,德資企業及來自歐洲的企業有72家;占鐵西區企業數量21.7%的外資企業,經濟貢獻度已經達到了66.8%,展示出強勁的外資“西”引力。
產業、項目、平臺協同發力,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年中又迎來“雙過半”,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及增加值、利用外資等一系列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釋放新機遇
活動中,來自德國的政商界重量級嘉賓、德國企業負責人,在談及來沈陽、鐵西發展時,表達出強烈信心。
活動現場
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邁克爾·舒曼表示,沈陽有眾多的德國企業,例如寶馬,作為德國企業的先驅,很早就進入沈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中國對于德國企業來講,不是風險,而是機遇。
中歐數字產業聯盟全球業務總監格利高里·托馬斯則對中德園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表示“沈陽中德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整個產業和生活配套讓人耳目一新,而且他所服務的這些企業及組織,都很愿意到沈陽、到鐵西開展業務和投資。”
共看“新鐵西”
在當天上午的主論壇上,德國費斯托集團等14家中德雙方企業授牌成為中德創新委員會新成員,國際數字生產力孵化中心項目、開元周游文旅項目等12個項目成功簽約,由東北大學工業智能與系統優化國家級前沿科學中心與鐵西區重點裝備企業共建的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實驗室正式啟動;
創委會新成員授牌儀式
項目簽約儀式
下午,“德企沈陽行”帶著嘉賓參觀華晨寶馬鐵西工廠,考察中德企業國際創新孵化中心,走進沈陽盍碧璽曼詹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晚上,在“2023中德國際啤酒節”上,煙花綻放,酒香四溢,為友誼、合作與未來碰杯……在精彩紛呈的交流活動中,一個充滿活力的“新鐵西”成為展示“國際沈”開放形象的“合作窗”。
中德科技園周松波董事長和西門子交通政府關系李晗嘉總經理與沈陽市政府、鐵西區領導
圍繞全面優化發展環境,中德園高水平建設“一站式”外企服務中心,打造知識產權、雙元制教育體系;建成盍碧璽曼詹純德制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打造德式風情商業街;世界最大的泵道公園已投入使用,地鐵3號線明年即將建成通車;渾河、細河生態廊道、中德公園建成,實現開窗見綠、出門見景……鐵西區正在不斷優化發展空間,沿渾河北岸高品質建設“中德工業互聯網創新基地、國際文化商務交流中心、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三大核心板塊,加速推進昔日關東桃花源,今日國際西峽灣建設,一個富有國際元素、生態宜居的產業新城正在形成。
中德創新委員會于2019年6月正式成立,致力于加強“中國制造”與“德國工業4.0”戰略的高效對接,在推動中國市場與德國技術優勢互補,促進沈陽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次會議是隨著全球經濟復蘇,中德創新委員會聯手沈陽市舉行的首次大型線下會議,通過組織德企沈陽赴會,匯聚雙邊優勢,凝聚發展力量。尤其是“德國企業沈陽行”這一“明星”活動,為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的高質量創新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和蓬勃的發展契機。據了解,截至目前,中德園累計引進高質量項目400多個,總投資達3200億元,其中外資項目占比達36%。2022年,園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64億元,全口徑稅收1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95億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