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上海到大草原,一杯“草原酸奶”如何讓合作奶企的訂單翻番,又如何為牧區百姓增加就業崗位?
從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一頭“李恰如牦牛”如何連通產銷兩端,又如何讓大山里的牧民掙到大城市的錢?
從線下到線上,一根“沙漠人參”如何助力黃沙變綠洲,又如何凝聚共識,實現生態治理與經濟發展共贏?
2023年8月,我國市州層級鄉村振興局全面掛牌進入兩周年重要節點。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封面新聞記者在草原、高原、沙區選擇了三個樣本,試圖從特色產業角度,探尋兩年來的鄉村振興經驗。
位于甘肅碌曲的李恰如牦牛生態養殖示范基地,探索特色產業助力經濟發展。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攝影
一杯“草原酸奶”
如何助力牧區百姓就業?
8月1日,北京,在西城區工作的張女士點了一杯牛油果茉酸奶。按照自己口味,她加了巴旦木。將茉酸奶當作下午茶的張女士并不知道,這個成名于上海,目前擁有1600余家門店的品牌,與內蒙古大草原有著密切關聯。
從北京向西北,驅車約三百公里,或者搭乘不到兩小時高鐵,就是被譽為“中國草原酸奶之都”的內蒙古烏蘭察布。
2020年, 上海伯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與內蒙古第三大乳品企業——蘭格格乳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選用草原酸奶研發生產酸奶產品。三年后的這個8月,茉酸奶品牌創始人趙伯華或許也沒想到,這次源自商業的合作,使其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分子。
趙伯華的商業伙伴——茉酸奶品牌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顧豪對封面新聞記者表示,“我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我們2020年決定到內蒙古大草原尋找好品質的酸奶時,其實挑戰非常大。”他解釋說,“我們當時不到30家店,酸奶消耗有限,而酸奶工廠必須有一定的產量。此外,酸奶保質期極短。引入草原酸奶,必定會大幅增加原料成本和配送成本。”
如何實現草畜平衡,是碌曲牧區在鄉村振興中探索的重要命題。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攝影
為何選用草原酸奶?顧豪表示,“一是為了更好的品質,二是作為一家中國企業,最終要回饋社會。當時,我們的初心就是中國人應該用中國的酸奶。中國的酸奶哪里最好?應該是內蒙古。”
“不同菌種、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牛奶,發酵出來的酸奶都會不同。”趙伯華說,之所以選擇內蒙古酸奶,是因為它有不可替代性。“草原上的奶牛吃的牧草不一樣,牧民對酸奶有幾百年的工藝研究,我們相信和尊重這種酸奶文化和傳承。”
位于烏蘭察布的蘭格格乳業,是內蒙第三大酸奶企業。從鮮奶進廠到成品出廠,要歷經數十項檢驗。最后,由冷鏈物流寄送各地。
“我們已在全國建立9大倉庫,要求的供應標準是T+1,就是今天報貨明天送到。當然,也會根據不同門店的固定銷售情況,一周幾次配貨上門。”在顧豪眼中,蘭格格這個大草原的合作伙伴,不僅擁有國際化工廠,還有兩個特殊所在——一是其傳統手法發酵的蒙古酸奶,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二是作為自治區扶貧龍頭企業,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一直在助力。
“企業發展,不只關注經濟效益,還應該關注社會效益。”顧豪說,現在,每月從烏蘭察布采購的酸奶達一千多噸,這個數額還在增長。
“我們與蘭格格合作,使其訂單量翻了一番,對企業發展也是助力。因為訂單量大,我們還深入工廠和蘭格格團隊一起搭建、梳理生產線、供應鏈,包括專門為我們搭建的冷鏈運輸。”顧豪認為,蘭格格對他們來說已不是簡單的供貨商關系,而是合作發展的關系。
記者注意到,在雙方達成合作第二年的5月,烏蘭察布市鄉村振興局掛牌。組建各級鄉村振興局,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
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讓農牧民吃上產業飯,走好小康路,是烏蘭察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之一。在當地,“麥菜薯、牛羊乳”六大優勢產業中,乳制品占據著重要地位。
為草原人民增加就業、增加收入,成為顧豪衡量合作成功的標準之一,他表示,“茉酸奶計劃長期與內蒙古合作,助力草原奶業經濟發展。”
8月2日,由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中國農業大學益生菌研究中心、烏蘭察布市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草原酸奶大會開幕。大會期間,茉酸奶與集寧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獲得“卓越合作伙伴獎”。趙伯華談及此,更加堅定了在大草原深耕的決心。
8月2日,由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中國農業大學益生菌研究中心、烏蘭察布市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草原酸奶大會開幕。茉酸奶與集寧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獲得“卓越合作伙伴獎”。
一頭“李恰如牛”
如何用科學養殖提升收入?
8月,李沅峰迎來從四川成都到甘肅碌曲投資的兩周年紀念日。此前,他剛被授予一個新身份——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招商大使”。
從前來投資到幫助引資,李沅峰身份之變的背后,是他在當地扎根的加深。
地處青藏高原東緣、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碌曲,是“甘肅重要牧業生產基地”之一。“85后”副縣長王盛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碌曲草場628.43萬畝,可利用草原面積595.98萬畝,其中草畜平衡區510.98萬畝,禁牧區85萬畝。“牦牛產業是碌曲畜牧業經濟的基礎和支撐,也是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不僅如此,牦牛和高寒草地組成的草畜系統,對高原生態平衡有著重要作用。”
2021年,通過招商引資,李恰如種畜場2萬畝草原及附屬設施由李沅峰所在的甘南州尕秀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租。他要在這個有著六十年歷史的國有牧場,打造牦牛生態養殖示范基地。
在這個基地,世代生長于此的牧民看到了迥異于傳統的牦牛養殖方式——圈養、放牧、補飼“三結合”的科學養殖。
總經理李沅峰相信,這一“順勢養殖法”將助力碌曲做大牦牛產業,也將讓牧民感受到傳統養殖與現代養殖的收益差距。
在王盛看來,推進牦牛由傳統放牧飼養向“夏秋放牧、冬春舍飼或補飼”轉變,是減輕天然草場壓力,確保草畜平衡的重要路徑。
生態優先,總量控制,在天然草場科學利用的基礎上推進草畜聯動。在李沅峰眼中,畜牧業現代化,除了養殖,還有品控、銷售等諸多環節。不僅要建立產品標準和評價標準,還要推進養殖規范化、加工標準化、物流現代化、營銷網絡化。
27歲的才讓加,是從碌曲牧區考出去,又最終回到家鄉創業的大學生。畢業于西北民族大學的他,雖已結婚并撐起一個家庭,但面對記者,依然顯出靦腆。
“大學畢業,也想到大城市工作,但家鄉更需要我。”2022年中秋節前三天,他收到一件特殊禮物——碌曲縣博納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營業執照。作為法定代表人,這家公司承載了他振興家鄉的期望。
在這家公司的股東名單上,記者看到尕秀農業的名字。李沅峰說,“希望為當地培養更多人才,也希望更多助力當地振興。”
才讓加在李恰如生態養殖示范基地學習養殖、管理、運營等方面的知識,他希望依托所學,幫家鄉的養殖戶獲得更高收入。
在李恰如基地,碌曲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英環也談及自己的思考——牦牛產業健康發展,是牧區群眾防止返貧的有效手段和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
如今,在四川盆地的成都,也能品嘗到李恰如基地的牛肉。
甘肅省臨澤縣防沙治沙大戶王延福站在曾經被風沙掩蓋又重新修筑的路邊說,“再難也會堅持。”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梭梭林和寄生在根部的肉蓯蓉,成為王延福父子帶領周邊村民共同致富的“綠色振興基地”。圖片來源 新華社
一根“沙漠人參”
如何帶動農戶共同致富?
“車開著開著,路找不到了!”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蓼泉鎮雙泉村,王延福花200多萬在沙漠里修的20多公里硬路,修完不久,就被刮來的沙蓋住了。
被風沙卷走的希望,還遠不止如此——春天種下的梭梭,一場大風,幾乎一半被連根拔起。王延福望著記者滿臉疑惑——“我到底應不應該承包這片沙漠,種梭梭、種蓯蓉?”
雙泉村,雖名為雙泉,但其實就在沙漠邊緣。王延福的兒子王建龍坐在父親創建的綠盈農場對記者說,“我小時候,這個地方,大人是不讓來的。童年印象里,這里就是無人區”。
上世紀90年代就靠畜禽養殖成為“百萬富翁”的王延福,是村鎮上的名人。2015年,當他以27.4萬元競拍到南沙窩9010畝沙地30年經營權,開始治沙植樹時,村里很多人都認為“王百萬燒包了!”他們認為,“沙窩就不是人治的,要能治早就治了。”
“不僅村里人不理解,我也不理解。”2015年,30歲的王建龍正在“北漂”,父親建議他回家一起創業。王建龍最終說服自己回到甘肅,“是被父親的精神感動了”。他說,“誰不希望家鄉好?我小時候都不知道春天是綠色的,因為更多是土、是沙。”
剛創業的南沙窩什么樣?“沒水、沒電、沒路”,但這對王延福來說,不是最難的。沒路,可以修,修完被沙子蓋住,可以再修;沒水,可以從數公里外引水;沒電,可以想辦法架線。真正的難,是難以言說的。“當年,我們種了2000畝梭梭,一棵棵澆灌,看著逐漸成活的苗,就仿佛看到了希望,誰想一場沙塵暴,迎風面的梭梭被連根拔起。妻子哭了,我也哭了。”
“怎么辦?路是自己選的,再難也要堅持下去吧!”補植梭梭苗時,王延福吸取教訓,在周圍設置黃土方格或麥草方格,提供安全屏障。在精心管護下,2000畝梭梭終于在沙海生根。
2016至2018年,他加快腳步,定植4000畝梭梭苗,同時種植適宜沙地生長的2000畝沙棗。也是從那時起,一刮風就漫天的沙子,越來越少。
沙漠綠了,百萬身家卻沒了。“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200多萬債務。”怎樣既治沙又賺錢?王延福看準了寄生在梭梭根部的肉蓯蓉,為了讓“沙漠人參”落戶,他白天訪專家、夜里查資料,多方打探種植信息,細致研究種植技術。
2017年6月,他從新疆購來種子,開啟300畝試驗田。按照肉蓯蓉生長規律,播種后最快三個月就能接種成功。關于那段日子,妻子記住這樣一個細節——“接種三個多月后,王延福悄悄刨開穴坑,查看有沒有成功?這一步,對我們一家太重要了。”10月15日,王延福終于看到希望——接種成功。這一天,他一直記得。
如今的綠盈林場,已有梭梭林5000多畝,嫁接肉蓯蓉3000余畝,年產肉蓯蓉鮮貨8噸。從沙漠到城市,從線下到線上,“沙漠人參”走向了全國。
8年過去,王延福把家鄉這片沙漠建成了公益林管理區、中藥材種植區,不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還帶動了周邊農戶共同致富。來源:今日頭條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