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持續提升,已經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對外公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針對《意見》發布,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這次《意見》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這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讓我們投資興業更有信心、生產經營更有干勁、謀劃目標更有底氣。”
潘剛認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需要探索高質量增長模式,未來伊利將更加注重提升自主創新科技能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開辟新賽道,通過做實產業、做優布局,持續創造經濟財富和社會價值,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乳業橫跨一、二、三產業,具有“一業興,多業旺”的核心產業拉動作用。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乳業必須發揮產業協同效應,推動創新技術成果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把握時代脈搏。多年來,伊利在創新思維指導下,建立起覆蓋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創新體系,持續推動全鏈技術創新,引領行業創新發展,帶動全產業鏈共同成長,實現互利共贏。
產業鏈上游,伊利積極發展優質飼草種植、創新營養調控技術和飼喂方式,養好牛、產好奶。產業鏈中游,行業首創智能化食品設計平臺,根據不同人群、不同生命周期、不同消費場景的健康需求,研發出針對性的健康產品解決方案,并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建設綠色智慧工廠,筑牢品質根基。產業鏈下游,伊利運用大數據工具,精準洞察消費者需求,不斷創新升級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營養健康產品和消費體驗。
而未來,伊利將依托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增強行業發展動能,開展奶業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題,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中國奶業的國際話語權。通過分享奶業發展紅利,讓奶產業鏈的生產價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落進農牧民的口袋里。與此同時,通過做實產業、做優布局,持續創造經濟財富和社會價值,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