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身邊人“糖尿病平時需注意什么”?至少一半以上的人會這樣回答你:“糖尿病,糖尿病,平時應該少吃糖吧。”
這個回答,雖然看似很精準,但對于糖尿病人卻遠遠不夠。“少吃糖”只是基本,更重要的是要從整體生活方式入手,包括飲食習慣、運動強度、心理狀態等多個方面,綜合性地進行管理,才能讓“控糖之路”走的平坦。
糖尿病的“糖”,可不只是我們以為的“糖”
糖尿病的“糖”,不是你談的甜甜戀愛里的“糖”,也不是你喜歡吃的甜品里的“糖”,而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是我們常說的血糖。每個人的血液中大概有5克葡萄糖。血液里有很多糖類,只要不是葡萄糖,都不能稱之為血糖。
血糖就如同人體汽油,為各種組織、臟器的正常運作提供動力。所以,一旦血糖出現問題,高了或者低了,身體便會產生疾病。比如,糖尿病。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少吃點糖”固然重要,但并非根本解決之法。
為什么“控糖”要從生活方式入手
要解釋這個“知識點”,需從血糖的“來龍去脈”說起。
血糖主要來自兩個渠道:①我們日常攝取的主食、添加糖、水果、蔬菜等經腸道消化后產生而來;②肝臟、肌肉里儲存的糖原分解以及機體內脂肪、蛋白質轉化而來。
血糖要去的一般是這五個地方:①血糖隨著血液,進入到各個細胞當中轉化成人體所需的能量;②轉化成糖原儲存于肝臟、肌肉中;③轉化成脂肪;④通過尿液排出;⑤與體內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糖基化終產物(AGES(垃圾)。
如果日常飲食不規律,生活方式不健康,則會造成血糖失衡。比如,肥胖導致的胰島素抵抗,則會導致胰島素(我們稱之為血糖的搬運工)無法將血糖輸送到各個細胞和器官,血糖降不下來,從而造成高血糖。
而這些過多的血糖則會與體內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破壞蛋白質功能,產生越來越多的糖基化終產物(AGES(垃圾),它們會堆積在一起,直接導致血管壁變厚,管腔狹窄,動脈粥樣硬化等,最終形成高血壓、高血糖等綜合征。
更嚴重的是,糖尿病患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導致人體各種組織器官,如眼睛、腎臟、神經系統、心臟、血管等慢性損害、功能障礙,甚至器官衰竭。
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想要實現“有效控糖”,杜絕并發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是至關重要的。
生命說生活方式療法,打響糖尿病患者健康保衛戰
生活方式療法是在生活方式醫學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針對慢性病科學且系統的治療方法。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了慢病治療領域的一線治療手段。
生命說生活方式療法是從“疾病教育、營養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血糖監測”等五個方面出發,來對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實時全周期健康管理。將預防和治療,分階段、分重點,有步驟的一步步推進,達到控制病情、延緩病情的目的。整個治療過程,均是在國家認證的生活方式指導師1對1服務下進行。
1、疾病教育:基于“認知行為理論”,從改變認知入手。提高患者疾病意識,改善患者心態,建立對抗疾病強有力精神內核。
2、營養治療:采用生命說專家團隊為慢病患者量身定制“聰明吃”飲食方案,保證營養所需的同時,減少代謝負擔,維持血糖穩定。
3、運動治療:根據患者體適能狀況,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減脂減重的同時,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況。
4、藥物治療:叮囑、監測、總結、反饋,從提高患者依從性出發,提高患者吃藥主動性和接納度。
5、血糖監測:隨時跟蹤血糖情況,及時調整管理方案,杜絕血糖不穩定時急性并發癥的發生。
總而言之,生命說生活方式療法,就是一次不良生活方式告別之旅。它在改良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改善疾病情況,從而實現有效逆轉。而這整個過程,都需要每一個當事人有效參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