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工業互聯網數字賦能作用持續顯現,隨著實踐探索和商業化應用初見雛形,產業數字化的發展路徑更為清晰、內驅力更強勁,國內工業互聯網的“頭部陣容”正趨于穩定。
9月,IDC發布《IDC MarketScape: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側)2023 年廠商評估》報告,基于平臺服務商能力和戰略兩方面的研究,本年度遴選出12家綜合領先平臺服務商。評估結果基于IDC MarketScape模型以圖像形式呈現,其中樹根互聯仍處于“Leaders—領導廠商”位置,這和2021年首次的評估報告基本一致。
從整體結果來看,相比于2021 年的平臺廠商評估,2023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產品體系更加成熟,標準化應用能力顯著提升,同時在行業專注度、整體方案和面向數據能力方面均有所提升。
行業探索先鋒再被評估為“Leaders”
在IDC MarketScape圖中,縱軸是技術力,橫軸是戰略力。作為國內較早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業務的企業,樹根互聯創立于2016年,至今已連續五年入選工信部“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清單。在2021年,IDC歷時半年首次調研了近30家相關廠商與近30家終端用戶,最終只有6家廠商位居Leaders區域,樹根互聯就是“Leaders—領導廠商”其中之一,技術力居行業領先地位。報告顯示,樹根互聯的根云平臺其優勢為市場認知度高、設備接入能力強、裝備后市場服務領域積累豐富等。
而在2023 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側)市場廠商評估后,經過同行業最近一次的橫向對比,樹根互聯仍處于領導者位置,同時IDC再次肯定了根云平臺的數據接入能力強以及裝備制造行業積累豐富等。在數據接入能力方面,IDC認為樹根互聯擁有自研數據采集產品,支持國內絕大多數的工業設備協議解析;具備豐富數據接入經驗,支持工業 OT 數據與業務 IT 數據的融合建模及計算,有效解決企業內部“數據孤島”問題。在賦能裝備制造行業方面,樹根互聯在裝備制造類行業積累了較豐富的解決方案和知名企業落地案例。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已經從起步探索階段轉向快速推進階段,產業規模超1.2萬億元。報告還指出,目前工業互聯網應用已拓展至45個國民經濟大類,覆蓋工業大類的85%以上,降本、提質、增效、綠色、安全作用不斷彰顯。工業互聯網將數字技術與行業特有的知識、經驗、需求相結合,加速工業機理模型的匯聚沉淀,提升生產經營各環節數字化水平。
“工業互聯網作為企業轉型的關鍵載體,同時也是我國制造業的重要后備力量而意義非凡。”三一集團董事梁在中曾指出:依托工業互聯網,未來的制造業將在“離線的物理世界”基礎上升級疊加“在線的數字世界”,企業的數字化將從單個應用向整體數字化轉變,從企業內部管理向外部生態協同延伸,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協同向平臺化運營演進。
而當下,盡管很多企業明確了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可怎么轉型、怎么落地、怎么解決欠缺的技術基因等,這些難題成為焦點話題。筆者了解到,當下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正穩步踏進提檔新階段,樹根互聯將目光聚焦到技術創新上,深耕工業應用場景,未來平臺產品將在物聯、應用開發、數據分析等部分功能方面走向完善,進而持續經營能力穩步增強。
產品、方案持續升級,走好工業互聯網“長征路”
業內人士分析,工業體系龐大且復雜,因此工業互聯網是一個既快又慢的賽道,“快”的一面是需要在技術上保持創新,針對實際需求不斷推陳出新;“慢”的一面是涉及到大量的工業知識,需要逐一鉆研穩扎穩打。而當前,重點行業全面向智能化邁進,而數據、協同和安全是當前制約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因素。
評估報告中提到,現階段樹根互聯重點面向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鋼鐵建材等行業,提供“數采+平臺+標準應用”的智能制造、產品智能化以及產業鏈解決方案,并在各行業重點選擇有實力的合作伙伴,以推出組合產品等方式,為客戶提供咨詢到實施一體化的端到端數字化服務等。
筆者從企業內部了解到,樹根互聯的主要產品不斷升級,包括根云-工業連接平臺、根云-工業智慧管控、根云-移動物聯網終端、根云-數據智能等。
針對工業數據采集問題,一方面源于工業數據的復雜性,工業企業內部的數據囊括了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而大量數據直接來自生產設備,類型繁多,且結構復雜、格式不一。另一方面源于工業數據的數量大,工業生產的機器類型多樣,數量也極大。同時,機器設備產生數據的速度飛快,有時產生數據的頻率甚至能達到毫秒級等。
盡管一些企業被迫自主研發物聯網平臺,但難以滿足高性能、可擴展等發展性需求。“數據接入”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最關鍵的基礎能力,該優勢被提及的背后,是樹根互聯自研“根云-工業連接平臺”產品在工業數據要素流通與價值化方面有深厚沉淀的體現。
現階段樹根互聯主要提供三大解決方案,包括從咨詢規劃到落地申報的端到端燈塔工廠整體解決方案、以產品智能化為核心的智能運營解決方案、針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核心痛點的開箱即用標準化產品工具箱。
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燈塔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從咨詢規劃、設計到數字化系統實施服務,包括戰略愿景分析、智能制造規劃及燈塔工廠用例設計、智能制造實施及用例落地以及長期運營等,全方位助力客戶成功。
第二,智能運營解決方案以客戶數據資產為依托,以IoT技術為支撐,幫助客戶建立數據驅動的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運營體系。比如在營銷方面,圍繞客戶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數據,去除“交易摩擦”,為客戶提供暢通無阻的全面在線化體驗。
第三,標準化產品工具箱主要針對中小企業轉型的核心痛點,覆蓋數據采集、數據計算、多維展現、分析應用和績效閉環等全方位能力。在“看管控”這三個遞進環節中,基于先進的數據驅動策略,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構建起數字化的生產運營模式。
今年6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從國際上來看,工業互聯網平臺有三個不同的階段劃分,這就是從技術工具疊加,到業務機理融合,到經濟組織變革的串行式發展路線非常清晰。但在中國,這個發展路線有所不同。由于中國在工業軟件底層的基礎相對薄弱,所以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從技術工具疊加到經濟組織變革,先做成產業平臺,然后再向工業機理融合發展,是一個迂回、螺旋式迭代上升的過程。”
“工業互聯網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日益加大。”余曉暉還曾表示,需要進一步加強工業互聯網發展統籌協調力度,推動工業互聯網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此外,目前工業互聯網在各行業的融合應用范圍與深度不一,需要通過實踐進一步解決標準化方案與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同時,我國在工業互聯網、5G等領域發展處于全球并跑、部分領跑,許多方面無先例可循,相應制度、標準和安全體系不僅需要超前布局,還要加強跨部門、跨系統協同力度,凝聚更強合力。
而樹根互聯作為工業互聯網行業的探索先鋒,正通過不斷迭代產品和方案走好為企業全價值鏈賦能的這條“長征路”,以數字化賦能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