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豐農控股成立十年。
十年里,數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改變著眾多行業,帶動中國農業從傳統走向現代,從粗放到精準,從依賴人力到倚重科技的跨越。現代農業服務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全產業鏈。農業的發展始終被放在國家戰略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連續出臺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始終貫徹著重農強農惠農富農的主線,持續對“三農”工作進行擘畫和引領。
自2014年成立至今,豐農控股緊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乘風破浪,有幸參與中國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抓住互聯網和科技的鑰匙扎根農業,領跑現代農業服務賽道。在陪伴客戶一路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持續探索農業數智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勇立潮頭:農業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作出全面部署,聚焦農業經營體制改革。文件指出,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創新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和基礎;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2014年,4G網絡開始普及,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城市的互聯網化充分地觸達各行各業,如同一股強大的催化劑,催生出眾多創新業態和商業模式。在這個普遍堅信“萬物皆可互聯”的大背景下,廣大創業者飽含激情,積極探索并實踐著互聯網科技帶來的無限可能。然而,在城市互聯網化建設日趨完善的同時,我國廣袤的農村地區及農業產業的互聯網化進程相對滯后,這一片藍海市場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豐農控股創始人閆子銅多年來關注農業領域投資領域,對農業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對農業的前景非常看好,與來自互聯網大廠、通信行業的其他幾位創始人們一拍即合,集聚起了“大豐收”這個豐農控股最早的互聯網農業團隊。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選擇農業、相信農業、死磕到底。基于創始團隊對互聯網的了解和對農業賽道的信心,豐農控股果斷將目光投向了農業農村領域,決心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模式創新,推動農業農村市場的數字化轉型。豐農控股自誕生之日起,便緊隨國家農業政策脈絡,把握住互聯網+農業的革新潮流,創建了國內領先的大豐收農資電商平臺,以線上農資銷售和技術咨詢服務破解農業產業鏈前端難題。“農民不上網,為什么要做農業互聯網?”這是大豐收創辦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難。此時,農村的觸網率依舊極低,甚至很多人連電腦和智能手機都沒有用過,“互聯網+農業”概念尚未成型,一切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面對這個現實困難和外界的疑問,豐農團隊清醒認識到農民不上網是基礎條件的問題,相信農民早晚也會上網,而豐農控股要做的就是搶先投入農業賽道,做農業產業互聯網的“探路人”。前期想盡辦法去解決農民不上網的問題,幫助農民連上網,一個一個農資店拜訪,去幫助解決問題;發展代購員,培訓村里的年輕人,讓一批人先學會網上購買;把電腦搬到現場,搭建網絡手把手教鄉親們下單,一個村一個村地跑線下......用“身份證”與村民們建立起最原始的信任,打開農業電商市場,讓農民們開始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和好處。“以前看起來更是不可逾越的困難,是靠這種‘笨辦法’解決的。”豐農控股聯合創始人李佳俐說。
做農業互聯網和種地一樣,必須得下地親耕,了解農村、農業、農民,才能發現痛點,解決問題,創新模式。經過十年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大豐收作為國內知名的農資電商平臺,以“產”為切入點,通過打造農資商城,為農戶提供一站式購齊的便捷渠道,并結合智慧農業服務,實現了從優質農資供應到技術支持的無縫銜接。2015年7月開始至今,國務院、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行政機關連續多年數次出臺“農業產業互聯網”配套支持政策,各省(市、區)的相關政策也越來越密集。在政策支持與互聯網在農村越來越普及的背景下,“三農”與互聯網的結合與模式創新變得更加具象化。農業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入局者同時兼備互聯網的創新模式和在農業上結合應用的技術能力。守得云開見月明,從2014年創辦“互聯網+”農資電商開始,豐農控股便循序漸進地在2016年創立了優質農產品直供平臺“豐誠上品”;2017年創立了互聯網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平臺“天天學農”兩個與時俱進的農業產業互聯網配套平臺。
天天學農通過數字化教學培訓職業農民,極大提升了農民的專業素養和農業技術水平,為產業鏈前端提供了大量具備現代農業知識和技能的新農人。作為國內的較早起步的農業職業教育在線平臺,天天學農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為農戶提供包括種植、養殖、經營管理、花卉園藝,畜牧寵物等多元化課程,通過線上學習、線下實踐、海外游學場景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為廣大的農業從業者提供“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專業技術課程,課程用戶覆蓋海內外多個國家。
豐誠上品則聚焦于“銷”端,通過科學定標準、品牌提價值,致力于打造農產品品牌,連接優質農產品與廣闊市場。大豐收、豐誠上品、天天學農作為豐農控股旗下的三大農業平臺,各自在產、銷、供與學環節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們的成就和做法共同奠定了豐農控股在現代農業服務領域發展的堅實基礎。
創新驅動:科技賦能農業社會化服務轉型
2018年,大豐收線下農服建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數字化農業服務體系1.0誕生,依托于大數據分析+實地巡園+專家服務等方式,為農戶綜合提供精準農技和適時農資保障服務。同年,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大豐收開發出農作物病蟲害識別工具“智農”,供種植者免費使用;成立豐創研究院,開放專業檢測服務。隨著科技的創新應用和涉農工具的開發,也推動著豐農控股服務模式的變化和升級,拓寬了農業服務的地域和時空分布,奠定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礎。
同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幫助小農戶降本增效。隨著農村土地流轉深入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快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大量涌現,加快推動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然而,與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還面臨產業規模不大、能力不強、領域不寬、質量不高、引導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發展,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豐農控股得益于提早布局扎根農村,深入了解農業痛點,及生來就具有的互聯網基因,以科技為支撐實現了服務模式的轉型升級,通過農資商城、智慧農業、生產托管“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為農戶、農業產業園、大型農場、政府與科研單位等提供優質農資、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和生產托管服務,用科技力量為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十年間,豐農控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緊密跟隨農業產業變革的步伐,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2020年,豐農控股正式推出社會化服務新業務——生產托管業務,聚焦作物生產薄弱環節,為經濟作物和大田作物推出技術托管、全程托管2大服務模式,解決眾多小農戶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劃算的問題。如今,豐農控股已在上百個縣市建立了30余萬畝的土地托管服務,實現耕種管收全程自動化,單人管理可達上萬畝土地,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和土地價值。豐農控股敏銳捕捉到智慧農業的發展趨勢,邀請國內知名農業科學家鄧烈研究員帶隊成立了“數智豐農研究院”,深度結合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構建農業新技術框架,自主研發出數智豐農DAP管理系統,填補了我國在農業數智化管理和服務方面的諸多空白,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決策與精準操作。目前已在東江牧歌——仲愷高新區現代都市智慧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廣州南沙卡爾森火龍果基地、韶關南雄黃金香印葡萄農場基地、河南正陽的萬畝花生產業基地等國內眾多大型農場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極大地實現降本、提質、增效;成功建立起水稻、玉米、火龍果、葡萄等農產品數智化DAP精準管理系統,彌補我國相關農作物生長管理技術參數獲取和數智化管理決策服務體系建設的空白。在此基礎之上,豐農控股還開展了一系列的智慧農業的合作探索,牽頭實施了首個省級功能型數智農服產業園廣東數智農服產業園建設;部署數十個國內知名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了一整套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現代化模式,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現代化進程。豐農控股聯合創始人周單說:“豐農控股一直不變的是提升農業價值的初心和做全產業鏈現代農業服務平臺的決心,而其背后重要的驅動力在于豐農控股越來越懂農業,越來越懂得如何把科技和數字化技術和農業生產相結合。”
讓農業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豐農控股通過不斷創新數字化農業服務模式,深入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和智慧農業的發展,引導和支持了農業朝著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不僅有效解決了傳統農業面臨的問題,更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范例。
全鏈生態構筑農業新質生產力,做鄉村振興的可靠伙伴
農業企業的蓬勃發展,是時勢,也在人為。從國家政策角度而言,從扶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農村由輸血變造血,亟需一些龍頭企業或創新主體予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既需要產業振興、人才振興,還需要金融助力、數字賦能,這為豐農控股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和廣闊空間。 但挑戰與機遇同在,農業長期靠天吃飯,短期內難以實現完全顛覆傳統。在這個過程中十分考驗團隊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定力,正如豐農控股聯合創始人譚澤鑫反復提到“農業創業是一場持久戰,需要保持長跑精神”。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豐農控股縱深推進“5+2+N”全產業鏈現代農服生態,通過以產、學、智、品、投為主體的綜合服務模式,以及智農、數智豐農研究院的科研引領,全面鋪開涉農規劃、農業生產托管、職業農民培訓、涉農品牌建設、產業基金共建等多樣的鄉村振興服務,以科技創新之力,實現了農業產業的全面提升和區域因地制宜發展,已服務土地面積超過1億畝,服務用戶超過1000萬,助推各地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當豐農控股越來越懂農業的時候,就越來越能滿足鄉村振興的需求,成為鄉村振興的可靠幫手。我國農業地域千差萬別,農產品千姿百態,決定了農業服務和數智化場景千變萬化,豐農控股立足國情農情和具體區域特點,抓住未來農業生產力增長的必要抓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智慧農業,主動創新農業生產方式和產業業態;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基金等實體,以產業引領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發展農業產業互聯網優勢,打造開放協同的創新體系,從應用層面將最新科技成果用到農業生產服務中,創造新的數智生產力,改變傳統農業低效低能,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
以人才培養為引,以產業提升為要,以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鄉村振興。豐農控股沿著數字強農,科技助農的前進方向,將“數字+科技”的基因植入業務板塊,投資布局生物育種、數智農業、農業設施及智能裝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30余家農業科技企業,實現農業技術創新驅動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發生“質”變;通過引進農業高精尖人才、組建數智豐農研究院,和高校、科研院校合作共研,構建高質量學科鏈、催生創新鏈、服務產業鏈,形成“以新促質”的生產力;通過“天天學農“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農業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攜手各地相關部門打造普惠型區域農業學習平臺,培養了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和鄉村治理人才,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創新性的就業服務,真正為農業新質生產力落地見效提供保障。截至目前,豐農控股已管理鄉村振興基金規模超過15億;積累涉農課程6萬余節,累計服務人數達700余萬;為600多個市縣鄉村振興與農業發展提供定制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摸著石頭過河是最難的一種創業模式”譚澤鑫如是說。農業雖然是一個很大的賽道,但因為過于傳統,參與模式創新的人少,很多時候豐農控股都要作為“排頭兵”去先行先試。歷經十載辛勤耕耘,豐農控股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服之路,矢志追求為涉農用戶提供全面全產業鏈服務,確保即使是行業“新手”也能輕松入門、快速上手;力求成為涉農企業的首選合作伙伴,共創農業價值;致力成為地方政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值得信賴的重要幫手,共同擘畫并實現鄉村發展的宏偉藍圖。2035年是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的關鍵節點。對于豐農控股來說,未來十年將成為豐農控股業務飛速擴展和深度影響的黃金十年。豐農控股將緊緊把握住農業現代化的時代脈搏,遵循國家政策的引領方向,依托嚴謹科學的戰略規劃,匯集多方力量共同推進,致力于為實現農業強國的目標注入新活力,為中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貢獻更大力量。未來已來,行而不綴,豐農控股將不忘初心,始終致力于提升農業價值,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為每一個農民的豐收,奉獻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青春年華,為中國農業的提升,孜孜不倦,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