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無獨有偶,相較傳統制造的老三樣,如今兩會熱詞“新三樣”赫然變成了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
如此高頻的提及率,此中意味不言而喻。在經濟增速放緩之時,國家把更多籌碼放在了智能新能源汽車上,這對整個行業來講,都不啻于一劑猛藥。更有甚者,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采訪中提到,“要激勵企業大膽創新,破除一些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比如新能源汽車,我們要調整政策,對三家中央汽車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單獨考核。”一言既出,風向自明。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而如今,國有企業這個火車頭,早已抖擻精神,準備飛速向前。
從比亞迪、理想汽車等民營車企的張揚,自可窺見行業發展活力。但國企的穩健務實,才是民族工業的真正底色。他們不需要微博熱搜,依然起到帶動作用,地處合肥的江淮汽車便居其一。
過去幾年,江淮汽車不斷通過開放創新,助力安徽“首位產業”加速奔跑。2020年,江淮汽車棋出高著,聯手百年巨頭大眾汽車,開創國外資本尤其是國外主機廠資本,參與中國汽車企業集團混改的先河,并在產品創新、智慧物流等領域持續深化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江淮汽車與華為醞釀已久,于2023年底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根據各自領域優勢,基于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產品開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多個領域全面合作,著力打造豪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
這些行業巨頭,之所以選擇江淮汽車,是因為對于智能新能源的研判,更多人因為看見所以相信,而江淮汽車則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江淮汽車在踐行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無疑是拔尖的優等生。
2023年4月,江淮汽車確立“以智能領導智能”品牌價值觀,以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轟開了智能化的大門。而隨之構建的“核心自研”+“關鍵、共性技術”開放合作的智能汽車生態體系發展路徑,更是“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生動實踐。如今,品牌戰略發布不到一年,去年上海車展智能化的種子早已瓜熟蒂落、碩果頗豐。
近日,江淮汽車與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基于以OpenHarmony為底座的HarmonyOS,共同進行場景定義和體驗設計,啟動鴻蒙原生應用開發,面向泛終端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體驗升級,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加智慧的出行解決方案,共同打造泛生活、泛終端、泛場景的行業領先的信息服務平臺。
本次合作備忘錄的簽訂,將進一步深化江淮汽車與華為的合作,在提升車載系統安全和用戶體驗的同時,實現車機跨端互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出行體驗,豐富用戶車機生活。同時,借助華為的科技實力,江淮汽車也將進一步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