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國聯基金持續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為投資者提供穩健的投資管理服務。近期,國聯基金關注到,隨著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傳統的理財產品開始發生深刻變革,逐漸轉向“凈值化”運營模式,打破了長久以來的剛性兌付模式,讓投資者逐漸適應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的新常態。
與此同時,政策利率的持續下調也導致銀行紛紛降低存款利率,進一步壓縮了傳統理財的收益率空間。特別是去年12月末,工農中建等大型銀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相繼進入“1”時代,傳統理財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在這樣的背景下,債券基金憑借其獨特的優勢逐漸嶄露頭角。
投資門檻低、品類多元、信息公開透明以及專業投研團隊的加持,使得債券基金獲得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特別是細分品種中的中短債基金,憑借其較低的風險波動和較高的流動性,成為了眾多追求穩健理財基民的首選。他們紛紛開始搶購債基,期望在低利率時代中尋求“小富為安”的投資回報。
過去兩年,伴隨權益市場的低迷,固收市場逐漸找到自己的舞臺。2022年以來,相比于波動較大的股市,債市表現出了“細水長流”的特征。
數據來源:Wind,2022.1.1-2024.3.26
據Wind數據顯示,中證全債指數在2023年實現了顯著的年度漲幅,達到5.23%。進入今年以來,債市的火熱行情更是得到了延續,尤其是30年期國債,成為了市場的“寵兒”。截至2024年3月26日,今年以來還不到3個月時間內,中證全債指數漲幅已經達到2.18%,30年期國債指數漲幅更是達到5.74%。
然而,近期債市卻出現了一波短暫的回調,主要由于以下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2月份的CPI和進出口數據均強于預期,帶動了股市情緒的恢復和強勢表現,從而使得“股債蹺蹺板效應”增強;另一方面,春節之后,債市上漲速度過快,特別是中長端利率債的行情演繹較為極致,因此,近期集中止盈壓力帶來的調整沖擊也相應較大。
國聯基金認為,近期債市的調整更多的是前期市場上漲過快之后的正常回調,而非市場轉向的信號。從長期經濟結構調整、市場投資者配置需求等中長期因素來看,債券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仍然不變。
短期內,債市可能會維持震蕩格局,但投資者可以關注久期適當的中高等級信用債,并重視提升組合整體的流動性。同時,堅持穩健的投資風格,嚴格控制信用風險,在低利率時代下,繼續探索更加合適的資產配置策略,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