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婚姻一直被視為家庭的基石和社會穩定器。結婚不僅僅是兩個個體之間的私事,更被視為家族延續和社會責任的象征。這種觀念的根深蒂固導致了婚姻在中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繼而使婚戀作為輿論場上的熱點話題一直討論不斷。
從2月熱搜“這屆年輕人真的不想結婚嗎”,到4月熱搜“結婚真的需要門當戶對嗎”以及爆火的“王婆說媒”,年輕人對于結婚的態度趨于審慎,社會對于婚姻標準的討論不斷升溫。流量熱度的背后是當代青年的婚戀焦慮。面對婚戀難題,婚戀行業的重要性和價值愈發凸顯。
1.34億單身青年婚戀問題待解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李婷的調查,我國20-49歲單身青年在2010-2020年間漲至1.34億人,這是婚姻不斷推遲、結婚率持續走低的結果。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群體屬于“被動單身”。
由于婚姻梯度與遷移的雙重影響,以及都市生活的高競爭、高成本等壓力源,年輕人在婚戀方面面臨著諸多挑戰。都市生活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使得他們往往陷于工作、生活的繁忙中,缺少發展婚戀關系的精力。區域婚齡性別比失衡,或者個人社交圈的狹小也導致婚姻的選擇范圍窄,接觸不到更多的適婚異性。
客觀條件存在限制,而從主觀角度出發,單身青年們對于對婚姻所帶來的實際價值的期望值不斷提高也是造成婚戀難題的一大原因。婚姻觀念在當代青年群體中正在經歷一場漸進式的變革,現在單身青年們更注重婚姻質量,他們開始更加強調內在感受的重要性。配合默契和共同目標成為他們考量婚姻對象的重要標準,而不是簡單地追求一個婚姻形式。
年輕人開始更加深入地審視婚姻對個體生活的意義,然而結婚仍然是絕大多數青年面臨的重要人生選擇之一。對不婚晚婚群體的結婚意愿調查顯示,僅兩成受訪者未來不打算結婚,大部分人仍有進入婚姻的意愿。且76%的受訪者將“相互陪伴,情感慰藉”排進結婚主要原因的前三位。人們并非不愿意結婚、戀愛,而是需要婚戀行業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遇到更合適的人。
面對婚戀難題,婚戀企業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選擇和可能性。一方面,憑借海量的會員體系和技術上的多維度大數據匹配優勢,婚戀行業為單身青年們拓展社交圈層,提供更多接觸合適異性的機會;另一方面,專業的“服務紅娘”可以從更貼心、全面的角度幫助單身青年更高效地篩選、匹配合適的對象,并對后續接觸提出建議。
婚戀行業不僅提供了婚姻和戀愛的平臺,更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實現婚戀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可以更好地助力實現我國人口發展戰略和家庭建設目標,為促進個人幸福和社會和諧穩定做貢獻。
良性互動促進婚戀行業規范發展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實現婚戀行業高質量的發展,必須依賴多方面的有力支撐和持續推動,而隨著行業規范的不斷推進,中國的婚戀行業正在逐步邁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一方面,婚戀市場監管趨嚴,企業經營更加規范,婚戀行業的運營環境逐步改善。2023年年底,民政部協同各地婚戀行業專家,召開婚戀服務機構專項整治行動暨婚戀行業管理業務溝通會,將持續加強對婚戀服務機構的監管和審核力度,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和準入門檻,加強從業人員專業能力培養,并計劃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2024年內推動婚戀行業的持證上崗,確保從業者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推動行業健康、規范發展。
另一方面,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元化的婚戀服務機構,圈層和服務維度的細化,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滿足不同人群的實際需求。針對各種細分市場,不同的婚介機構探索出了不同的發展之路,例如高學歷交友、情感心理咨詢等,為單身青年提供了更多選擇和可能性。同時,婚介機構、公司也在積極擁抱新技術,AI相親、DNA相親等花樣層出不窮,提升了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以婚戀龍頭世紀佳緣為例,從PC端在線婚戀交友網站,再到打造移動客戶端、開創“直播+會員服務銷售”等多元“云相親”玩法,世紀佳緣等婚介機構順應互聯網發展和用戶實際需求的變化不斷成長。
隨著監管機構與婚戀行業的良性互動不斷加強,婚戀難題有望得到更好地解決,構建更加健康有序的相親交友環境。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將共同推動中國婚戀行業的規范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婚戀服務,助力個體幸福與社會和諧的共同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