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成立以來,上海鋼聯始終以數據平臺為核心,逐步從單一的資訊服務提供商發展為集資訊、交易、供應鏈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作為國內大宗商品數據服務的頭部企業,上海鋼聯已建立起較為堅固的核心競爭壁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戰略布局持續推進 加速釋放成長潛力
公司持續踐行產業數據持續擴張和鋼材交易服務穩步發展戰略。產業數據服務聚焦持續擴大覆蓋范圍,制定差異化運營策略,加強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力度,持續提升價格指數品牌效應,完善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據系列產品掛牌。鋼材交易服務則堅持“平臺+服務”雙輪驅動商業模式,整合產業鏈資源,構建以交易為核心的鋼鐵產業鏈智慧生態服務體系。
產業數據服務:上海鋼聯通過多渠道采集與融合產業鏈數據,構建了覆蓋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建筑材料等八大領域、超100個產業鏈的龐大數據庫,每日更新超10萬條價格數據,總數據量近10TB。2023年,公司產業數據服務板塊實現收入8.02億元,同比增長15.99%,三年復合增長率18.90%。數據訂閱收入達到4.39億元,同比增長4.79%。
AI技術創新:公司積極投入AI 相關技術能力研發,在2023 年推出了“鋼聯宗師”大宗商品行業垂直大語言模型,并在“鋼聯宗師”的能力上,基于大宗商品行業的貿易、分析咨詢和內容生成三個場景,成功開發了大宗商品行業首個垂類大語言模型的應用“小鋼”數字智能助手。7月31日,“小鋼”數字智能助手實現迭代,1.6版本已上線。該版本基于前代基礎,在內容創作、市場分析、多模態生成和智能客服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用戶只需通過與智能助手的對話,即可輕松獲取價格、數據、資訊、報告、會議等多元化內容服務。
鋼材交易服務:公司通過鋼銀電商平臺提供鋼材交易服務,結算量持續增長。2023年,鋼銀電商平臺結算量達到6364.07萬噸,同比增長20.1%。2023年,鋼銀電商平臺實現收入855.08億元,同比增長12.7%;歸母凈利潤3.20億元,同比增長17.3%。此外,鋼銀電商向倉儲、加工、軟件信息化服務等領域拓展,創新推出了面向上游鋼廠零單集采、下游終端直采等場景的供應鏈服務產品。
各類合作:上海鋼聯與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大宗商品流通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與大連海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共同推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致力于大宗商品價格風險智能化監測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與上海東證期貨、萬得信息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拓寬市場資源,提供深度覆蓋的數據產品。
盈利持續增厚 核心資產配置價值凸顯
業績穩健提升:2023年營業收入863.14億元,同比增長12.73%;實現歸母凈利潤2.40億元,同比增長18.30%。2024年一季度營業收入175.42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4689.62萬元,同比增長26.45%。
機構評級:中信建投、華泰證券、海通證券、申銀萬國、東方證券等八家主流券商一致給予上海鋼聯“買入”評級,另有三家機構亦表達了對該公司的“增持”看好,累計發布研報數量高達19篇。華泰證券給予上海鋼聯“買入”評級,目標價28.23元。海通證券給予上海鋼聯“優于大市”評級,并給出了合理價值區間為28.80-31.50元。
大型機構投資者參與:全國社保基金、工商銀行等大型機構投資者位列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全國社保基金合計持股3.67%:全國社保基金一一四組合持有600萬股,占比1.94%;全國社保基金四一四組合持有約535萬股,占比1.73%。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發多因子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持有約386萬股,占比1.25%。
政策紅利:2024 年 1 月,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正式開始施行,數據開始正式作為一項資產可以被計入企業財務報表之內。截止 2024 年一季報,A 股一共有 18 家上市公司落地了數據資源入表,數據資源入表加速。公司作為商業貿易行業的領軍企業,憑借過去多年的業務發展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預期公司后續將推進數據入表,增厚利潤。